一篇文章到底在談什麼,其實很難用裡面的「字」來拆開解析。例如我們這篇文章是要談「關鍵字充塞」或是「關鍵字密度」的議題,但是我們並不會一再提到這兩個字詞。
有一次分享會,我說到「台電養再多的雞,也不會變成台積電」,很多人都笑了,但是還是很多人會在台電繼續養雞,期望哪天變成台積電。
為什麼把某些要強調的字詞一再重複,或是讓它重複特定比例,並不會讓網頁凸顯與某字詞的相關性?
這篇文章”What Is The IDEAL Keyword Density Percentage To Improve Rankings in Google in 2018?“,把這個問題翻了好幾遍,最後的結論是 : 「keyword density is probably an SEO myth」大多數專家都認為它只是個迷失,與排名因素並無相關性。
但是很多人還是不信邪,會拼命在台電養雞,或是把雞的數量維持在特定比例,因為他們會覺得比較好睡。況且還是有這類文章”The importance of keyphrase density“,持續鼓吹關鍵字密度的重要性。
Google如何評估關鍵字與網頁的相關性? 可以透過Google關鍵字廣告的Quality Score來了解。
決定Google關鍵字廣告的品質分數有以下三個因素 :
(1)Expected clickthrough rate 預期的點選率
(2)Ad relevance 廣告的相關性
(3)Landing page experience 到達網頁(著陸頁)的經驗值
以上雖然只是Google關鍵字廣告的品質分數,其實也是Google對於相關性的判斷方式。
並且最重要的是這句話 : 「Quality Score is based on past performance data」品質分數是基於歷史效能資料而來的。歷史效能資料就是Google的最大資產,他知道所有網頁呈現出來以後,獲得使用者什麼樣的反應。
簡單來說,以資訊技術的角度來看,網頁的相關性會用裡面的詞彙來判斷,這是一定的。但是這樣的判斷,具有太多的偏差,他只能是一個初胚,而不能當成最後的結果。要精準的知道相關性,還是要經過Google所謂的「歷史效能資料」,也就是透過大數據與人工智慧處理過的,才能真正決定這個網頁與關鍵字的精準相關性。Google的歷史數據越多,以及人工智慧技術越純熟,網頁相關性的判斷就不會只根據網頁裡面的詞彙。
[結論]
所以台電養再多的雞,也不會變成台積電! 以往說「關鍵字密度」要維持在1%~3%之類的說法,只能當成一個原則,而非判斷相關性的標準。「關鍵字充塞」也不會讓你的網頁表現更好,更可能會被判斷為垃圾網頁。Google在判斷網頁的搜尋結果排名,最後是決戰於使用者的反應資料,以使用者滿意度為主要依據,網頁的自然搜尋流量才能真正的獲得提升。
相關SEO迷思,給你一次看夠
隱含語意如何計算? 為何充塞關鍵字沒有意義?
檢驗20個最熱門的Google SEO迷思,一次給你正確的搜尋排名概念(一)
檢驗20個最熱門的Google SEO迷思,一次給你正確的搜尋排名概念(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