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SEO超入門是一本給新手與老手的書籍,新手可以先閱讀第一章 (拆開SEO的黑盒子)、第二章 (企業策略與 SEO),然後再閱讀第三章 (網站分析)、第五章 (網頁內部的調整)。如果這四個章節都能夠掌握之後,再看第七章 (Google網站管理員)。其實讀完第一、二、三、五、七這些章節,就已經可以操作不錯的SEO了。其他章節如第四章 (網站結構的調整)、第六章 (網頁之間的調整)、第八章 (Google分析)這三章,就是給老手或是給新手跨越入門看的章節。我們後續來解釋新版SEO超入門的著作理念,以及為何會如此建議。
舊版的SEO超入門,就有人說這本書根本不算入門書,因為有點難度;但是也有人說這本書太簡單了,不夠給所有人來看。因為每個人的基礎不同,因此對於同一本書有不同的解讀,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是對於具有操作SEO經驗的人來看,舊版的SEO超入門其實很適合當成SEO入門書籍,但是不要想把書中提到的技術都完全掌握,因為沒有網頁設計或是程式設計背景的人,某些章節真的不容易閱讀。
只是你應該記住,如果你一直在門口徘徊,你就進不了門。
新版SEO超入門就是希望可以給新手閱讀,並且引導進入真正的SEO大門而逐漸變成老手。如果你一直抗拒給你成長的養分,你就永遠都是新手。
第一章 : 拆開SEO的黑盒子 (適合新手閱讀)。這個章節把舊版的廢話都刪除了,直接切入重點,目的就是要節省大家的閱讀時間。當然舊版SEO超入門中,也不是在廢話,而是希望解釋更多概念給新手知道。
在第一章的內容,對於新手而言比較需要思考的是1-3及1-4章節,1-3章節提到SEO在做哪些事情,1-4章節提到搜尋引擎的排名因素。原本還想把這兩個章節再簡化,但是如果再簡化的話,就不是真正的SEO了,因此就保持了原貌。
從1-3章節「SEO在做哪些事情」,就可以知道「內容」雖然重要但是並非是SEO的全部,而最被大家忽略的「企業策略」階段反而主宰了SEO的成敗。並且在開始操作SEO的「核心作業」之前,必須完整的完成「分析作業」。
從1-4章節「搜尋引擎的排名因素」,點出了最重要的幾個排名因素 : 結構、相關性、使用者因素、EAT (專業度/權威度/信賴度)等。
結構因素有著決定性的影響,當網站結構很差的時候,其他因素就很難發揮效果,因此要操作SEO,應該先優化網站結構,然後再優化其他項目,會比較容易看到效果。
網站結構的部分寫在第四章,網頁內部結構的部分寫在第五章,相關性、使用者因素、EAT的部分則包含在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因此對於新手而言,瞭解第三章及第五章後,大抵就能夠操作相關性與網頁內部結構。但是如果真的要跨進SEO的大門而一窺堂奧,就要下定決心來閱讀第四章及第六章。
第二章 : 企業策略與 SEO (適合新手閱讀)。這個章節依照SEO的三種目標 : 排名、流量、轉換,來討論企業策略,不同的目標就需要不同的策略來達成。
之所以會寫這個章節,就是因為太多企業總以為有了排名就應該要有流量,有了流量就期待變成轉換,事情並不是這樣的。
拿最簡單的例子來說,當你的網站有了「目標客戶不會搜尋」的關鍵字排名,這個排名只是看爽的,根本不會造成流量;或是你的網站有了自然搜尋流量,但是如果你的網頁無法滿足目標客戶的需求,你也無法期待這些流量會變成轉換。
這個章節主要目的就是讓企業認清 : SEO的三種目標,排名、流量、轉換是需要操作不同的SEO項目。如果你的網站只需要品牌關鍵字排名,根本不需要浪費資源操作太多SEO項目;如果你的網站只需要自然搜尋流量,也不需要操作太多滿足目標客戶的SEO項目。
第三章 : 網站分析 (適合新手/老手閱讀)。這個章節包含了競爭分析、關鍵字與主題分析,並且介紹了許多進行分析的工具軟體。
這個章節算是本書的重頭戲,也是許多SEO操作的起點。透過競爭分析,目的在於知己知彼,你可以知道競爭網站的優缺點,也可以知道該從何下手,例如挑選同量級的對手開始競爭,才不會浪費資源做無謂的廝殺。例如某些關鍵字的競爭網站網頁數量跟質量都是你的數十倍之多,你就應該退而求其次,競爭其他較可行的關鍵字。
透過關鍵字與主題分析,目的在於找出正確的關鍵字與主題。如果這個部分如果分析完整而正確,並把這個階段的分析結果,提供給人工智慧來生成內容,絕對會比依賴人工智慧生成內容還要貼近使用者的需求。
例如我們從各種分析結果得到「行動電源」竟然會跟「露營」產生關聯,從而推測出部分使用者在戶外活動時需要的行動電源會跟一般需求不同,因此「露營行動電源」「戶外行動電源」「太陽能行動電源」「大容量行動電源」就屬於同類型需求的關鍵字。
在使用人工智慧來生成內容時,競爭分析、關鍵字與主題分析是不會被考量進去的,因此就算要使用人工智慧協助生成內容,還是需要進行這些SEO分析,才能夠涵蓋完整的使用者需求。
第三章的內容其實一點都不深奧,只是程序有點多,需要花費時間來完成,不過誠如書中所說的,SEO操作可以做得很簡單,也可以做得很完整,完全看你的資源及期望而定。如果你的資源不多,或是不期望在短時間內看到成果,就可以簡化作業,選擇最重要的優先操作。
第四章 : 網站結構的調整 (適合老手閱讀,也適合新手挑戰)。這個章節就是屬於老手的練功所在,新手可能會有些挫折感,但是就算新手無法操作,至少也可以看看網站結構有哪些項目,例如資訊架構、網址、目錄、轉址、標準鏈結元素、索引、Sitemap等。
4-1這個章節的資訊架構,是舊版SEO超入門沒有涵蓋的部分,新版把它寫進去是因為面對人工智慧技術的來勢洶洶,如果你的網站不透過完整的資訊架構來建構更多的相關性,可能無法抵擋大量的人工智慧生成內容。以資訊分類、詞彙標示、導覽設計、搜尋設計這四大項目來達成「無礙」的目的,肯定可以讓使用者及搜尋引擎都滿意你的網站。
許多SEO人到最後會碰到的瓶頸,就是無法跟網頁設計、程式設計、網站工程師對話,因為很多SEO人都不會設計網頁,也不懂建置網站結構與程式撰寫,說句比較殘忍的話,網頁設計/程式設計/網站工程師根本就看不起沒有技術背景的SEO人。但是其實SEO與其他工程師的專業,是不同的領域,網頁設計師認為很好用的技術,可能對於SEO來說反而是負面因素;SEO認為很重要的優化,對於網站工程師來說,可能是很大的困擾。
把網站結構的章節讀通了,才有可能跟這些工程師溝通,也才會知道為何「結構為后」。並且,沒有技術背景的SEO人,在只能做內容的局限下,SEO只做了一半。因此想要真正入門SEO,這個章節是不能放棄的。
第五章 : 網頁內部的調整 (適合新手/老手閱讀)。網頁內部包含了「看得見」與「看不見」的部份,看得見的就是內容與配置,看不見的就是內碼與結構。如果你是新手,可以只看結構化標記以外的章節,例如5-1 (網頁包題與描述)、5-2 (網頁配置)、5-11 (長尾關鍵字)。如果這三個章節看完,再來挑戰有關結構化標記的章節。
其中,長尾關鍵字是在SEO中最常被誤解的,長尾關鍵字不是某一個關鍵字,而是一群關鍵字。因此你可以說「SEO tool」是我網站長尾關鍵字中的一個關鍵字,但是你不能說「SEO tool」是長尾關鍵字。因為對於其他網站而言,「SEO tool」可能是流量很大的關鍵字,也可能某些網站根本沒有「SEO tool」自然搜尋流量。
因此很多人說你應該鎖定「長尾關鍵字」,這種關鍵字才是最貼近使用者需求,這種說法顯然不瞭解什麼是「長尾關鍵字」。如書中說的「長尾關鍵字」是透過完整的關鍵字與主題分析來撰寫內容而自然伴隨而來的,不是靠你鎖定關鍵字得到的。認真執行第三章的方法,就能夠導引長尾關鍵字流量。
結構化標記的章節則是看似很複雜,其實操作很簡單。就是挑選正確的結構化標記,然後使用結構化標記產生工具,再把產生的結果正確的貼在網頁內碼上,再使用檢查工具確認無誤就完成了。
會覺得複雜的原因,可能是被JSON-LD、RDFa、Microdata這些不同的格式搞得心生畏懼,因為這三種有不同的特性 (JSON-LD只給搜尋引擎看,RDFa、Microdata會給搜尋引擎及使用者看),如果怕麻煩就只使用JSON-LD格式的結構化標記,並且只需要確認網頁上及結構化標記內容相符即可。例如電子商務的產品網頁,建議程式設計師在產生產品網頁時,自動帶入product的JSON-LD結構化標記,你的工作就是再使用結構化標記的檢查工具進行確認。只要按照書上的說明,耐心地操作一次,應該就可以克服恐懼感了。
第六章 : 網頁之間的調整 (適合老手閱讀,也適合新手挑戰)。這個章節顧名思義就是指從網站外部增加搜尋相關性以提升自然搜尋的曝光度,這些操作通常包含建立連入連結、提升品牌搜尋、與鼓勵社交平台上的投入與內容分享。也就是從網站外部建立權威度與信賴度,讓搜尋引擎注意到你的網站,從而獲得優秀的自然搜尋曝光度。
在建立頁間相關性優化之前需要知道網頁的評估方法,書中介紹了 Moz.com 的網域權威度 (DA,Domain Authority)、網頁權威度 (PA,Page Authority)、Majestic.com 的連結容量 (CF,Citation Flow) 與 連結質量 (TF,Trust Flow)、Ahrefs.com 的網域連結排名 (AR,Ahrefs Rank)、Ahrefs 網域連結數據 (DR,Domain Rating)、Ahrefs 網頁連結數據 (UR,URL Rating)、SemRush 網域流量排名數據 (SDR,SemRush Domain Rank)、SemRush 網域權威分數 (SAS,SemRush Authority Score)。
以上這麼多的網頁評估數據,不是要你每個都使用,而是挑出你用起來最順手的數據,並且注意數據使用時不要將不同的數據互相比較,例如某網頁的DA (Moz) 與另外一個網頁的DR (Ahrefs) 去比較,其實是不具意義的,你只能去比較某網頁的DA與另外一個網頁的DA。
知道如何評估網頁,再來就是與較高品質的網頁進行連結關聯了。書中告訴你許多已經被證實的可行方案,例如如何與Wikipedia建立關聯,以往許多黑帽都是靠偷偷建立連結的方式,書中告訴你的是光明正大並且合法的方式來與Wikipedia建立連結。
並且新版SEO超入門加入更多關於在地訊號的內容,包含Google/Bing的在地商家,以及可以強化在地訊號的Plus Code,都是你不能錯過的操作項目。
第七章 : Google網站管理員 (適合老手閱讀,也適合新手挑戰)。Google更新了太多的地方,因此這個章節全部重寫。新版Google網站管理員與舊版的主要差異在於 : 整合GA數據的Search Console Insights、刪除了舊版幾個工具 (例如指定國際目標)、操作介面更簡便、網頁除錯的修正更有效率。在Google 網站管理員的五大功用中 ( 設定、索引、成效、連結、 除錯),可以設定的變少了,但是成效與除錯的功能加強了。
改版後的Google網站管理員與Google分析的關聯更加緊密了,以往關聯設定錯誤可能都不會察覺,現在只要看Search Console Insights是否有正確的數據就知道了。這樣對於新手來說,算是很棒的設計。
另外改版後的Google網站管理員在瞭解使用者體驗上也更加方便,使用者體驗有三個項目:網頁體驗、網站使用體驗核心指標、以及行動裝置可用性。主要目的就是讓你知道使用者的網站體驗滿意程度,以及找到網站體驗不佳的網址以便進行除錯。以往這些都必須從Google分析來得知使用者體驗數據,現在從這個功能的改版,可以知道網站的效能也是Google非常重視的項目,網站的效能雖然並不是最重要的排名因素,但是後續應該會越來越重要。再來從強化項目的除錯訊息,以書本上的範例來說,連AMP網頁上圖片尺寸小於建議的尺寸都被糾出來,可以知道Google對於網頁是否符合規範是很嚴格要求的。這些林林總總的分數累積起來,才能產生優秀的搜尋成效。
最後的7-15章節變更網站網址,新手則可以跳過,因為沒有網站規劃建置經驗的人,大概會看不懂這個章節在做什麼。不過網站需要變更網站網址的機會並不會太多,因此忽略這個章節,並不會對操作SEO有太大的影響。
第八章 : Google分析 (適合老手閱讀)。因為要因應Google分析改版為第四版,這個章節全部重寫,內容包含新版 Google 分析與舊版的差異、如何從舊版升級到新版 Google 分析、Google 分析的重要設定、Google 分析的 SEO 重要報表。這個章節在撰寫時,重寫不下十次,因為寫太多最後變成Google 分析的操作手冊,這樣一來書籍要再增加上百頁,並且反而沒有SEO的重點。因此最後決定以SEO的觀點來看新版 Google 分析,因此這個章節算是對於SEO操作者來說,是最精簡的新版 Google 分析參考資料。
這個章節之所以比較適合老手的原因是,新手原本對於舊版Google 分析就不熟悉,看到新舊版差異根本不會有感覺,因為本章的寫法不是以Google 分析的操作手冊來寫,所以新手可以先操作新版 Google 分析熟悉介面之後,再來閱讀本章節的重要設定以及SEO重要報表。
結論 : 新手閱讀第一、二、三、五章後,就可以開始真正地操作SEO,並且再挑戰第七章之後,就可以知道操作SEO的成效。第四、六、七、八章就是給老手閱讀,新手也可以在做完心理建設後,挑戰這些老手的章節。
前面說到的這句話 : 「如果你一直在門口徘徊,你就進不了門。」不要認為新手就只能吃手手寫內容,既然想進入SEO的領域,就不要排斥任何應該學習的東西。
最後,祝大夥都閱讀愉快,並感謝大家的熱情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