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CEO Eric Schmidt下台,Larry Page接手

ReadWriteWeb的文章”Google CEO Eric Schmidt Steps Down, Co-Founder Larry Page To Take Over“證實了Google CEO Eric即將離開原職務,轉任Executive Chairman(執行主席),CEO則由創辦人Larry Page接手 …

這個轉變讓Eric成為一個諮詢的角色,而非決策的角色,也就是創辦人Larry Page自己來決策執行。原本的組合讓Google在十幾年內主宰了網路市場,為何目前會做這樣的轉變呢? 這個轉變會造成什麼影響呢? 你的看法如何?

在〈Google CEO Eric Schmidt下台,Larry Page接手〉中有 5 則留言

  1. netnews 回覆

    網路巨頭Google宣佈將更換CEO,由公司創始人之一裴基(Larry Page)接替現任的艾瑞克.施密特(Eric Schmidt),裴基將從4月4日起開始擔任首席執行長,負責公司營運,施密特則改任執行董事長,負責與合作伙伴和政府部門的關係等外部事務。

    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總部位於加州山景城(Mountain View)的Google,是從2001年7月開始,由施密特接替裴基擔任首席執行長,並領導Goolge完成一次公開募股,裴基也稱讚施密特過去10年工作非常出色。

    而Goolge另一位創始人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也在這次改組中,負責策略項目和新產品。施密特表示這是3人一起做的決定,新的組織結構將會提升自己,由裴基負責公司日常營運可以達到精簡的目標。

    施密特掌舵10年來,Google廣告業務對對手Yahoo和微軟(Microsoft)產生衝擊,而Google進入手機產業開發Android作業系統,也對Apple造成影響,在PC方面Google開發電腦操作軟體和雲端應用,對微軟的Windows和Office形成衝擊。

    近期矽谷新一代創始人兼CEO也都受全球關注,包括Facebook的祖克柏(Mark Zuckerberg)、告病假的Apple的賈伯斯(Steve Jobs)。而Facebook和Google間也相當競爭,Facebook在過去幾年大力從Google挖角,但施密特、裴基和布林的合作讓Google仍屹立不搖。

    報導提到,Google的重大決策都是由施密特、裴基和布林三人共同討論,如經過激烈辯論後裴基最終改變自己的觀點,支持布林不再審查Google的中國搜索引擎,但這方面施密特仍然反對。

    但他們最近卻要精簡管理結構並加快決策速度,華爾街日報便指出,這顯示Facebook和其他企業的競爭帶給他們不少壓力,因為若每個決策都必須達成共識,就會影響Google的行動能力。

    報導也說,外界傳言施密特的調任表示他有可能將離開Google,但施密特暗示自己會留下,至少暫時不會走。他說他與裴基、布林仍舊是強大的鐵三角組合以及最好的朋友和伙伴。

  2. netnews 回覆

    網路搜尋引擎巨頭谷歌(Google)在20日盤後再度公布強勁增長的上季度財報的同時,也驚人的宣布執行長(CEO)施密特(Eric Schmidt)結束長達十年的「成人監管」,將管理權再度交還給公司共同創辦人佩吉(Larry Page )。

    這樁震撼性的人事變動,也反映出施密特希望重新回歸幕後工作的願望以及佩吉的個人野心。

    和蘋果公司(Apple)趁公布財報之際宣布喬布斯(Steve Jobs)因病休假一樣。Google也在公布財報的同時,公布人事變更。在消息公布之後,施密特用私人Twitter帳戶表示,「每天的成人監管已不再需要。」

    根據最新計畫,37歲的佩吉將在4月4日接任執行長,53歲的施密特將依然為其提供顧問諮詢。同樣37歲的共同創辦人布林(Sergey Brin )擔任執行董事長。

    佩吉曾擔任過Google執行長三年,由於投資者希望更成熟的管理團隊。曾任昇陽電腦(Sun)、網威公司(Novell)高級管理人員的施密特在2001年接掌Google。目前這家網路巨頭的市值超過2000億元。

    瑞銀集團分析師皮特茲(Brian Pitz)表示,「市場將認為這是一個負面消息,可能會發生某些變化。Google正展開某些行動,試圖讓一個技術型人物來對抗臉書(Facebook)。我不認為公司會改變任何主要策略。」

    Google上季度盈餘增長29%達到25億元或每股7.81元,扣除一次性項目每股盈餘8.75元。高於華爾街預期的每股盈餘8.10元。上季度銷售收入也增長26%,達到84億4000萬元。

    公司同時宣布,施密特將拋售53萬4000股Google流通股,按照20日收盤價626.77元計算,總額將達3347萬元。施密特持有股權也將降至2.7%。

  3. netnews 回覆

    互聯網巨頭Google領導階層改組,昨日宣佈共同創辦人之一佩吉(Larry Page)接替施密特(Eric Schmidt)出任首席執行員,負責公司的日常運作,4月初生效,另一創辦人布林(Sergey Brin)將“專注於策略規劃”。這是該公司令人吃驚的人事變動。現任首席執行員施密特則成為執行主席,主要負責與合作伙伴和政府部門的關係等外部事務。Google宣佈這一人事變動之後不久,施密特在Twitter上給關注他的人發了一條消息說:“再也不用像大人操心孩子一樣關心日常營運了。”

    佩吉則在聲明中稱讚了施密特的業績,並表示自己已經急不及待,想開始新的使命。1998年,尚在美國史丹福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佩吉和布林,創辦了Google。但由於投資者認為,該公司需要更成熟和有經驗的經理人,佩吉和布林找到了施密特,施密特在2001年成為公司總裁。在施密特任內,Google成功建立了搜索引擎廣告的新商業模式,並於2004年成功上市,創下當時網絡公司首次公開售股(IPO)的融資紀錄。

    Google表示,另一位創辦人布林將主抓戰略項目和新產品。施密特在電話會議中說,他們3人一起做的決定,不過這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他補充,預計新的組織結構將提昇,讓佩吉負責日常事務,進而實現精簡。《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稱,人事變動的原因之一是施密特有些分身乏力。另外一位知情人士說,施密特厭煩了與記者打交道。宣佈人事變動之際正值Google公佈第四季利潤大幅增長29%。該公司實現利潤25億4千萬美元、每股7.81美元,遠勝前期的19億7千萬美元、每股6.13美元。營業額增長至84億4千萬美元,增幅26%。

  4. netnews 回覆

    全球最大網際網路公司谷歌(Google Inc.)二○一○會計年度第四季財報廿日出爐,獲利以廿五億美元創下單季新猷。但谷歌卻宣布高層人事大異動,卅七歲的谷歌共同創辦人賴瑞.佩吉(Larry Page)四月四日起回任執行長,已任執行長十年的施密特(Eric Schmidt)功成身退。

    分析師認為,谷歌此舉意在以全新面貌迎戰社群網站「臉書」等競爭對手,並重拾公司創立時的年輕朝氣。

    現年五十五歲的施密特仍將擔任執行董事長,未來除扮演佩吉的軍師,並將負責谷歌與事業夥伴及政府機關的交流合作。另一位創辦人布林(Sergey Brin),則專職策略規畫與新產品研發。

    施密特在「推特」網頁留言說:「公司已不需要大人天天監督了。」。他並表示,領導者更迭將簡化管理結構,加快決策進程。

    谷歌高層洗牌,各種耳語也在矽谷流傳。有人說,施密特對每日管理公司已經厭倦。有位谷歌離職業務主管則透露,佩吉一直想當執行長,重掌大權,「但這時間點還是令人目瞪口呆」。資深矽谷投資客戴森也說:「布林和佩吉已經長大了,他們想經營自己的公司。」

    一九九八年,谷歌在矽谷車庫誕生,由二十啷噹歲的佩吉出任執行長。但挹注資金的創投業者堅持,谷歌必須延攬經驗老到的專業人士,而不是讓小毛頭當家。佩吉和布林遂在二○○一年找來曾任網威(Novell)執行長、昇陽(Sun Microsystems)科技長的施密特擔任執行長。

    谷歌在施密特母雞帶小雞領導下,成功建立搜尋引擎廣告的新商業模式,並於二○○四年上市。掛牌首日,鐵三角誓言將攜手掌理谷歌至少廿年。

    十年來,谷歌從一介搜尋引擎躍為矽谷科技巨擘,市值亦從二○○四年公開發行新股時的兩百七十億美元暴增至本月廿日的兩千億,這三位谷歌最大的個人股東也全晉身億萬富豪。

    即使谷歌荷包滿滿,但對頂尖工程師的吸引力已大不如前。和年輕有幹勁的對手「推特」、「臉書」相較,員工兩萬四千人的谷歌已成為步調緩慢,決策拖泥帶水的笨重公司,三頭馬車的集體領導也讓員工無所適從。尤其「臉書」的異軍突起,更痛擊谷歌在社群網絡著力不足的弱點,並威脅谷歌在線上廣告的獨霸地位。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122/4/2l8x8.html

  5. NETNEWS 回覆

    Google日前宣布高層人事改組計畫,將迎接創辦人佩吉(Larry Page)回來擔任執行長一職,原執行長史密特(Eric Schmidt)將繼續擔任董事長並負責維持與政府的關係以及佩吉的策略顧問。而另一創辦人布林(Sergey Brin)將把重心放在產品上。

    這次的高層人事改組進行的相當平和,雖然三位決策高層在異動後所擔任的職務有很大的差異,但三人間的互動仍維持著。雖然佩吉在過去也曾擔任Google執行長,但這次回來,眼前將有更大的挑戰等著迎接他。

    以季度做思考: 一名執行長的成功與否是以季度的表現來做衡量。當然現任的Google執行長不需要憂慮太多,因為這家公司累積了相當豐厚的現金流,這些錢足以大量投資在資料中心、紐約市中心的華廈以及用來留住人才的紅利。不過佩吉上任後,必須與媒體、來自政府及華爾街的分析師頻繁的交流與溝通,這對生性低調的他,也將是一大挑戰。

    將外界的懷疑拋至腦後: 前執行長史密特在無形中也帶給佩吉相當大的壓力,在一場報告營收的電話會議中,史密特表示,他認為佩吉已經準備好了,因為他從事這領域已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而且總是能提出有趣且聰明的想法,而現在對他來說正是可以實現這些想法的最佳時機。史密特相信佩吉在這個職位上一定可以做得很好。而在史密特擔任執行長的十年間,他跟佩吉有著相當好的合作關係,他相信接下來他們仍然可以維持這樣良好的關係,並且讓公司的營運更好。

    不過外界關心的並不是佩吉是否已經準備好接任執行長的工作,因為在過去執行長重新回鍋的例子不少,像蘋果賈伯斯的回鍋無疑是成功個案,但反觀雅虎創辦人楊致遠的回鍋,就造成管理的瓦解。在佩吉回任後,必須盡快向外證明他是可以勝任的,否則將引起外界的不斷質疑。

    來自史密特的影子: 對佩吉來說,雖然史密特已經卸除執行長的職務,但史密特的掌控仍存在。在Google的歷史裡,是史密特一手將Google引領上高峰。因此只要史密特還在的一天,可能佩吉都會在他的影子下。雖然佩吉已經開始接觸Google的日常營運,但外界對於他是否能進行公開演講有著疑慮。史密特的地位與眼界來自於過去的經驗,但佩吉很顯然還在學習中。

    找出Google的下一步: 史密特表示佩吉擁有聰明的想法,在接下來的日子裡,佩吉必須想辦法去證明這點。而目前Google的最大敵人就是Facebook,目前Facebook的瀏覽量已經超過Google。而Google在社交媒體這塊尚未交出理想的成績,因此接下來佩吉的工作便是Facebook並帶領Google找出下一步。

    http://www.zdnet.com.tw/news/hardware/0,2000085676,20148816,00.htm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