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網站都希望能夠把排名盡量往上推,許多靠廣告收入的網站,如果某些關鍵字不能佔據搜尋結果的前三頁,可能就會開始跳腳,但是當被問到: 「排名可以出現在搜尋結果的前三頁,對於流量會有幫助嗎?」 答案可能就有點尷尬了 … SEO行銷為什麼推不動? 為什麼有排名還是沒流量呢?
許多SEO公司或是SEO專家都在追求幾個量化的指標: 有多少關鍵字出現在搜尋結果的前三頁、有多少關鍵字出現在搜尋結果的第一頁、有多少頁面俱備高的Pagerank值、網站的搜尋流量、網站的總體流量 …. 等等。
以上一些量化的指標,其實只是「練身體的入門磚」,當這些量化的指標都達不到的話,你根本還沒摸到「SEO行銷」的邊。
就算這些量化的指標達到了高標準,也未必能夠真正賺錢,當然有些SEO公司或是SEO專家連最基本的都沒達到,就更不用說了,SEO行銷只是他們行騙的幌子,我們在這篇”搜尋引擎優化秘密: 如何瞭解SEO公司? 其實大家都在騙你!“也已經說明過。
真正有用的SEO指標在之前的文章”SEO 應有的六大指標數據“有談過,你不應該光注意「排名」,或是應該說不應該注意「錯誤的排名」,不能帶來流量的排名就是「錯誤的排名」。
為什麼透過分析之後的關鍵字會導致「錯誤的排名」? 因為你以為透過關鍵字工具的分析結果是正確的,或是因為你看到的排名根本是錯誤的。
為什麼有排名還是沒流量? 這篇”搜尋引擎優化: 如何評估SEO結果?“說過~「SEO排名不等於流量,流量不等於獲利,獲利不等於滿意,滿意也只是企業存在的最基本目的」,這句話是誰說的呢? 就是本站「台灣搜尋引擎優化與行銷研究院」說的啦。
「SEO排名不等於流量,流量不等於獲利,獲利不等於滿意,滿意也只是企業存在的最基本目的」,是企業經營網站需要銘記在心的道理。
但是,為何SEO排名還是無法引進流量呢? SEOmoz這篇文章”I’m Ranking, So Where’s My Traffic?!“有提到幾個原因:
- You’re Not Really Ranking 其實你還沒真正開始排名
- Your Keywords Don’t Deliver 其實你的關鍵字有問題
- Your Results Don’t Get Clicked 其實你的排名沒有引起點擊
講白一點就是,你根本白費心機,空歡喜一場。為何會發生這種問題呢? 你可以先參考本站之前的許多文章:
Google Instant 對於 SEO 有何影響?
搜尋引擎排名因素,已經開始變化 SERP factors are changing
搜尋引擎排名因素分析 : Search Engine Ranking Factors
搜尋引擎行銷新時代 : New Age of Search Engine Marketing
Effective SEO : 什麼是有效的搜尋優化策略?
「個人化搜尋」與「搜尋引擎優化」: Personalized Search and SEO
Google Search Options 將會是 SEO 的惡夢?
Google Personalized Search : 個人化搜尋中文界面問世
Personal search is coming : 個人化搜尋將全盤改變SEO
網路行銷 : Google Near Me Now
SEO笑話 : 買相機請到阿呆照相機器材行
以上的內容就是談到了: 「個人化搜尋、在地化搜尋、關鍵字」,這三個問題就是有排名還是沒流量的最主要原因。
個人化搜尋讓每個人看到的搜尋結果會不盡相同。
在地化的搜尋讓不同地點的使用者看到不同的結果。
錯誤的關鍵字根本是沒人用來搜尋的關鍵字。
錯誤的關鍵字使得因競爭者的排擠,讓你的排名無法有效的被搜尋者看到。
你自認的排名跟別人看到的結果是不同的。關鍵字選擇錯誤讓你的搜尋排名是沒有用處的。錯誤的關鍵字並不符合你的內容,讓使用者不想停留。這些原因就使得你所希望的流量並沒有到來,必須鎖定的目標客戶也沒有進來,當然更談不上銷售量了 …. 所以該怎麼辦呢?
當然你就必須針對「個人化搜尋」、「在地化搜尋」、「關鍵字」這三個問題來解決,才能解決最基本的排名與流量指標。有了目標流量之後,才能夠繼續後面的操作。
「SEO排名不等於流量,流量不等於獲利,獲利不等於滿意,滿意也只是企業存在的最基本目的」歸結的很好,無論是排名還是流量 應該都以讓客戶滿意為目標。
衝點閱率 借助搜尋引擎比寫好文章來得重要?
【鉅亨網劉祥航 綜合報導】
傳統上,新聞媒體希望提升人氣、爭取收視,應該從加強新聞品質、豐富內容著手,但實情果真如此嗎?
《紐約時報》報導,《Huffington Post》為了強化新聞,找來許多資深記者助陣。但最近讀者點閱量最多的文章,卻不是功力深厚的記者所寫的稿,而是一篇題為「Chelsy Davy & Prince Harry: So Happy Together?」的文章。
這篇文章其實並未包含真正的新聞,只是讓讀者經由這個網頁,可以連接去看這對前戀人的照片選集。但是當天 Chelsy Davy 是搜尋的熱門關鍵字,而這篇則是 Google 搜尋所列出的首篇文章,因此吸引到眾人點閱。
■靠 SEO 衝高人氣
《Huffington Post》透過 SEO (搜尋引擎最佳化,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讓他們能在眾多的搜尋結果中,站上前面的排名。由於 Google (US-GOOG) 是許多用戶上網瀏覽的門戶,爭取到排名愈前的搜尋結果,被點閱的機會也就大幅增加。
在眾多報紙、雜誌、部網格及網路新聞網站的競爭下,媒體愈來愈重視如何在新科技應用下,爭取更多曝光機會,像是利用社群網站朋友間分享新聞的特性,設法吸引更多流量。
《Huffington Post》這種讓自己被搜尋排名提升的戰術,提升網站的瀏覽及利潤,最後成功讓美國線上 (AOL) 決定以 3.15 億美元併購。而主要經營網路內容的 Demand Media ,營運的網站包括 eHow 及 Answerbag.com,他們較其他網站更重視搜尋引擎優化,在 1 月公開上市時,也成功籌集 1.51 億美元。
一些分析師認為,這種模式可能已經成為新聞業在網路時代的行銷常態,但也有分析家擔心,如此一來,一些線上媒體可能會發表許多低品質的文章,只想吸引搜尋引擎,而非吸引讀者收看。
■搜尋引擎比讀者重要?
搜尋引擎 Blekko 執行長 Rich Skrenta 認為,SEO 是絕對必要的,但也可能是出版界的海洛英。剛開始,他們可能有真正好的內容,但隨後了解到,他們的 SEO 做得愈好,可以幫他們賺更多錢,而這個壓力可能導致網站品質下降。
搜尋引擎最佳化已經成為一個完整的產業,培養許多社會媒體的專家,而他們中的許多人,可能會在出版網站找到工作。典型的策略是加入人們可能會搜尋的關鍵字,寫一些具誘惑力的標題,讓人們忍不住點擊之後,在網頁呈現時,還提供更多豐富的連結。
除了依 Google 搜尋的傾向來下標之外,《Huffington Post》還會利用流行字,像是他們有一頁標題為「Watch: Christina Aguilera Totally Messes Up National Anthem」 的頁面,在上方其中列出近來常見的搜尋結果,像是「Christina Aguilera National Anthem」以及「Christina Aguilera Super Bowl」,這樣因搜尋進入點選的可能性更為增加。
由於他們採取這種策略,依網站分析公司 Hitwise 的資料, 在 1 月《Huffington Post》的訪客中,有 35% 是經由搜尋引擎引導點選,相較之下,《CNN.com》就只有 20% 比例來自搜尋引擎。
《Huffington Post》發言人 Mario Ruiz 指出,SEO 在他們的網站確有一定的分量,但他不願談論在網站應用的情況。
■暗黑 SEO 大法-內容農場
雖然傳統的媒體記者,也會依據搜尋引擎的偏好選擇主題來寫,但這些內容起碼對讀者有用。分析師指出,現在的問題在於,有些文章只是為便於搜尋及連結而製作,沒有提供讀者任何實質資訊。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訪問學者 Vivek Wadhwa 認為,像《Huffington Post》這樣的網站,基於傳遞資訊的原因來創建內容,還不算違背新聞原則,但有些內容網站,完全依照人們會點選的字來生成內容,才是問題所在。這類的網站,像是被歸為「內容農場(content farm)」的 Demand Media、Yahoo 的 Associated Content,以及 AOL 的 Seed。
Demand Media 使用軟體,來監控搜尋引擎、Facebook 及 Twitter 的趨勢,並據此產生標題內容,然後讓自由作家據此發文。結果寫出類似「如何瘦臉」的文章,在搜尋類似主題時,或是搜尋像是「多喝水」這類方法時,文章的排名都會居前。
但這種作法可能不再有效了。最近幾周以來,產業界一直對這類網站,以及 Google 文章排名的方式有所批評。搜尋引擎 Blekko 索性移除 eHow 和 Answerbag 的全部連結,Google 則表示正在進行改變,以讓這類網站的排名降低。
Google 首席工程師 Matt Cutts 說:「過去兩周我們一直接獲讀者反映,表示他們很在意這些低品質的內容農場在 Google 發展,我們正透過多種計算方式來找出他們。」但他拒絕指出特定的網站名稱。
Demand Media 未出面回應,因為公司在公開上市之後,目前還處於強制靜默期,不過公司執行長 Richard Rosenblatt 先前曾表示,Google 的改變不會影響網站運作,而公司的做法,幫助 Google 填補了內容上的缺口。
Google 會封阻並處罰那些違反使用規定的網站,像是在隱藏文字或網頁連結上,放進無關的關鍵字,實務上稱這類網站為「黑帽 SEO」。Cutts 承認,有些網站稱不上垃圾網站,但的確會困擾使用者。
他說:「我對 SEO 的建議是,真正重要的並非去追逐 Google 的演算法,而是去滿足使用者的需求,因為那正是 Google 要追逐的。」
■結合直覺與商業模式
對多數的內容網站來說,終極的目標是讓忠誠的使用者直接進入網站點選,而不是透過搜尋引擎。他們這樣才會養成習慣,並停留於此。
一些內容網站認為,目前最具效率的方式,是透過社群網站如 Facebook 和 Twitter ,讓讀者跟隨,這被稱為社群媒體最佳化。他們說,這麼做有助於提升文章的品質,因為寫出人們想和朋友分享的內容,才是在 Twitter 上獲得連結的最佳方式。
《Forbes》最近重新設計了網站,讓它更符合社群的特性。首席產品官 Lewis Dvorkin 說:「在我心中,搜尋已經過時了。你會發現,現在的讀者對經過信任的朋友、同事篩選的內容,比由演算法選擇的內容更感興趣。」
《Huffington Post》在其網站也整合社群媒體,像在新聞文章旁,放上 Twitter 的回應。哈佛大學 Nieman Journalism Lab 主任 Joshua Benton 認為,這種做法將傳統新聞直覺,融入網路商業模式之中,才讓《Huffington Post》這樣的網站得以因此獲利。
自動引用通知: 學習搜尋引擎優化應培養獨立邏輯思考 « Seo搜尋引擎優化 « 台灣搜尋引擎優化與行銷研究院:SEO:S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