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無所不在, 並且不計一切用最引人注意的方式來吸引目光, 因此廣告手法就常常因為與現實有一段差距而引起不少糾紛, 廣告告訴你我這裡最便宜, 廣告告訴你買越多省越多, 廣告告訴你不趕緊買就會後悔 … 真正的事實呢?
前陣子就碰到幾起很令人搖頭的事情 …
事件一:
我在今年八月到一家標榜”足感心”的電子3C量販店買了一款床頭音響, 展示品是純白的機種, 看起來相當高雅, 標價近三千元, 由於價格不高加上被”足感心”的廣告影響, 沒有比價就當場購買
結果店員說目前存貨只有黑色機種, 跟展示品的價格與功能都一樣, 因此只好購買黑色機種…
買完回家後一個星期, 發現其他量販店只賣$2500左右, 而我原本要買的白色機種比黑色機種高了一個等級, 也就是我被騙了…並且”足感心”的主動退差價完全沒有後續消息, 也許不該這麼天真相信會主動退差價吧
事件二:
到標榜”天天都便宜”的量販店購買行李箱, 看中一個型式功能都很不錯的行李箱, 價格$1490, 鑑於之前的經驗並沒有當場掏錢, 轉往另一家量販店察看, 結果完全一樣的行李箱只要$1079, 暗自慶幸沒有太衝動 … 希望不會再看到令人吐血的價格
事件三:
在逛量販店的同時, 進到了標榜新鮮的迴轉壽司店, 坐下來後看到了一盤盤明顯都已經轉了不知多少圈的壽司, 但既來之則安之, 向服務生另點以前菜單上的產品, 但卻是停止供應, 只好挑轉盤上看起來比較好的…誰知道吃到第8盤, 吃在口中嘴巴一陣發麻, 在尚未來得及吐出前…已經吞下肚了, 一陣嘔心的感覺從喉嚨升了上來
馬上跟服務生要求結帳走人, 並且反應有不新鮮的食物, 結果服務生不知道跟裡面嘀咕了什麼, 出來跟我說為了管理上的疏失要打折道歉, 我則表示不必打折啦, 我原價付款但是不會再來了…
事後回想, 我曾經在台北、台中、嘉義、台南、高雄…都到該連鎖店吃過, 但是每一家的菜色跟鮮度明顯有不同, 難道是否因當地的容忍度差異而品質有所不同? 這個就不得而知 …
相信以上的經驗大家都碰過, 如果你問吳念真: 你替電信業者A跟B都代言廣告, 請問到底A跟B哪一個好? 答案應該很有趣
所以許多人應該會變成有排斥廣告的反射動作, 在網路上偏是不點你的廣告, 或是越廣告我越不買…
因此在此情況下SEO就越重要, 這個觀點在之前文章”Internet大破譯(五): 看不見的網路行銷戰場“已經說明過, 消費者不需要廣告來告訴你如何如何, 消費者反而逐漸傾向於自行在網路上尋找產品資訊
消費者對於廣告的排斥現象下, 如果企業沒有加緊進行SEO等作業, 企業競爭力會在網路世代逐漸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