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Social Circles 即將推出?“才剛剛提到Google的社交網路可能快要推出,雖然目前還沒有確定的訊息,現在我們從Facebook的一項剛剛通過的搜尋專利,或許可以大略知道Facebook也正在對於Google的侵略積極回擊,這兩大陣營的競爭,真的如鴉子滑水一般,正在如火如涂的展開 …
Facebook的這個專利”Visual tags for search results generated from social network information“,在2011年2月15日通過,他是延續”Method of sharing social network information with existing user databases“這篇專利而來。
根據另外一個資料”New Facebook Patent: the Huge Implications of Curated Search [Update]“顯示,該專利是Facebook向Friendster於去年購買的七個專利與十一個專利應用之ㄧ(總共花了美金$39.5M)。
在Facebook的Social Graph(如下圖)架構下,每個人的社交圈都會依照疏離狀態決定關係,也就是你的直接朋友屬於1 d/s (one degree of separation),你的朋友的朋友就屬於2 d/s … 依此類推,因此越疏離表示他的世界就會離你越遠。
以上的Social Graph,每個人都是一個節點(node),人與人之間都是一個邊線(edge),要計算某個人與另外一個人的關係,就由邊線數目(hop)來決定,這個邊線數目(hop)就是上述的degree of separation (d/s)。
有點講得太難了,可能很多人會聽不下去,我們以下就用比較簡單的方式,來介紹這個專利的涵義。
講得白話一點就是,「Facebook的搜尋是希望你的搜尋結果,會因為你的週遭朋友的活動而影響」。
什麼活動會影響你的搜尋呢? 根據專利內容是說根據「點擊」。這個其實跟我們提的Clickstream也是一樣的東西。不同的是Clickstream(點擊流)是跟所有使用者有關,而Facebook的搜尋結果是跟朋友的點擊有關,只是朋友的範圍可以因疏離程度而擴大或是縮小。
當然Facebook也不可能只會根據「點擊」來做社交搜尋,他還有其他太多由Social Graph而來的資料可以應用。
如果Facebook的social graph是準確的,Google應該擔心Facebook的社交搜尋。
問題是: social graph是準確的嗎?
你可以自己想像一下,你的Facebook朋友,有多少比例是真的朋友呢? 你的朋友當中有多少是潛伏的行銷人員呢?
回答完這個問題之後,你就可以知道,我們該依賴這個社交搜尋的程度是多少了。
其實如果不因為這些不同陣營的競爭,而能夠把Google、blekko、 Facebook、 Bing的搜尋技術合而為一的話,相信最後的搜尋結果一定會更加的符合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