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在前年的某個演講(或是該說是在每個演講?),都會提到一個重要,但是經常被忽略的觀念,就是不要模仿競爭對手的外在指標,因為你未必了解他們的體質。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我們來解釋一下 ….
在許多演講以及教育訓練上,經常會希望把知道的事情,都告訴給聽眾知道,但是有時候有些觀念真的很難用一兩句話,在短短幾個小時內,把它很清楚的傳達出來。
本篇文章標題”SEO操作必須了解自己網站體質 模仿競爭者未必能夠得利”,就是說千萬不要依樣畫葫蘆,因為「甲的良藥可能是乙的毒藥」,某些SEO作為出現在網站甲身上,並不是你模仿他的SEO操作就能跟他有一樣的排名表現。
在高級飯店的精品發表會上的模特兒裸露是藝術,但是在鄉野間的三流電影院的舞者裸露就是色情。同樣是裸露,卻是兩種不同的結果,一個獲得掌聲,但是另一個卻可能被關起來。
這個概念是我們在2009年的書籍”SEO關鍵解碼“就特別強調的,現在終於2011年在SEOmoz的這篇”SEO Link Analysis Pitfalls – Whiteboard Friday“看到同樣的概念。
Rand Fishkin說: A lot of people in the SEO field have this idea that, hey, the first thing that I should do when I am trying to do some link building is see who is ranking in the top ten. I’ll do a search for my keyword, and I’ll check who is ranking #1, #2, #3, who is on that first page of results, and I am going to look at who is linking to them and try to reverse their backlinks and get a lot of those links for my site, because if they are helping them rank, they must also help me rank. 千萬不要去觀察競爭者的連結來源,然後設法去做一樣的連結。(真奇怪,英文說得好像很多,中文一句話就可以解釋了)
因為你完全不知道,哪些競爭者的連結對他們是助力? 哪些是阻力? 你很有可能把競爭者的扣分項目學習過來了。
那麼怎麼辦呢? 不該觀察競爭者的一些指標嗎? 當然應該,只是得到這些資料,不是要去模仿,而是每個項目要操作之前,要用自己的判斷力去思考,如果自己無法判斷,就必須有支持的理論來判斷,也就是我們”學習SEO搜尋引擎優化應培養獨立邏輯思考” 說到的,方法無他,唯獨立邏輯思考矣,很多網路上的或是書上寫的,都很可能是錯的。
而且這些錯誤的觀念,如果是出自於很有名氣的所謂專家的話,那麼對於許多習慣追隨專家的粉絲而言,真的是完全沒有判斷能力的。因此在此很多「偽專家」充斥的時代,真的只能依靠自己力爭上游。
回到主題,SEOmoz的長篇影片說了半天,其實重點只有三個:
(1)不要模仿具有優秀SERP的網站連結來源,而依樣畫葫蘆。
(2)如果觀察到網站並沒有特別作頁內SEO(On-Page SEO),但是卻有優秀SERP,你就必須特別觀察他的連結來源,找出原因。
(3)不要因為NoFollow去干擾你對於連結的質量判斷。
OK,講完了,到底上面所說的正確性如何,當然你也必須自己思考,如果思考完了以後,你也贊同的話,這些觀念才真正是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