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是最新的社交網站Facebook/Myspace/Linkedin的Reach統計, 很明顯的Facebook已經超越其他社交網站的纏鬥,為什麼Facebook能夠闖出如此成績? 依靠的利器是什麼? 在一兩年前這三者的情況是如何呢?
在2007年本站的這篇文章”社交網路 Facebook v.s. Linkedin v.s Myspace“, 就談到這三者的比較
下圖是2007年10月的統計, 當時Myspace的Reach是坐五望六的往上攀升, 而Facebook則是坐2望五
當時文章就提到:”Facebook完全沒有花俏的畫面,連啥精美的圖都沒有,他的特點是Open可以讓其他業者去強化功能。而Myspace就比較商業化的感覺,顧名思義就是你的所有東西,不管部落格、影音一大堆東西都可以在這裡利用…根據筆者觀察,Facebook由於有API界面的方面開發,後勁不弱,但必須在專業人士需求上強化,才有可能與Linkedin搶市場…Facebook的開放性也蠻吸引人,讓人很想一探究竟,而Myspace就讓人覺得與社交網路有些差距,僅能算是一個可以有互動的入口網站,不太會想透過Myspace的虛擬關係去建立實體關係”
Facebook已經透過他的開放性, 成功的跨出校園, 已經吸引許多專業人士的使用, 而Myspace也開始把調性調整, 越看越像Facebook, 如Open API等…已經不再像以前花俏, 而Linkedin也增加API功能外, 整體則沒有太多改變, 因此開放性已經是這三個社交網站的共通性, 但是如果Facebook不犯下什麼大錯的話, 其領先的地位應該在三五年內不致於有太大改變
再仔細比較2007年與2009年的資料, 發現Facebook的Reach增加, 並未讓Myspace/Linkedin的Reach減少,Myspace/Linkedin只是沒有成長, 其Reach是停滯的, 也就是說Facebook大抵是吸引了新的使用者
對於Myspace而言, 也不應該只是追著Facebook, 應該加強發展其原有的娛樂領域, 跟Facebook做出區隔, 否則後勁很難反彈, 而Linkedin大概只能有一條路, 就是往更專業的領域, 讓專業人士如marketer/engineer/consultant等, 能夠透過他的平台來完成工作, 如果只想向Facebook靠攏的話, 大概只會流失更多使用者
反觀台灣的社交網站, 連無名小站(wretch.cc)都還沒形成真正社交網站模式, 韓國最大社區網站Cyworld也退出台灣市場, 似乎社交網站在台灣還沒準備好
自動引用通知: Facebook行銷持續發燒,Myspace而今安在? « 網路誌::數位‧網路‧社群::網路行銷與電子商務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