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週Bing的後勢看漲, 被許多使用者讚賞, Google看在眼裡真的是吃味十足, 因為Bing被稱讚的功能都是Google早就提供的, 就好像放牛班的學生突然考上大學, 突然吸引許多關愛的眼神, 反而考上台大的被晾在一邊 …
如上圖, 英文界面中的”Discovering the web:Explore the World of Google Search”…就在提醒大家……喂, 我這裡都有耶!!
由於ComScore的資料, Bing連兩週連續漲勢, 穿透率已經到16.7%(如下圖), 雖然還離Google有段距離, 但是已經讓Google頻頻往後頭瞧….這小子是否吃錯藥了? 還是打了類固醇? 不怕跑歪腰喔!?
在Google的Explore Google Search中, 其實不是新東西(如下)
當你打入Yankees, 就會顯示洋基最新的比數統計(如下)
如果你用中文搜尋, 也可以看到同樣的效果(如下)
Google到底在怕什麼? 因為常期以來, Google沒有對消費者市場做行銷, 很少敲鑼打鼓告訴使用者有哪些新功能, 通常都是用了以後, 才突然發現…嗯, 又不一樣了!
所以面對於微軟砸大錢來行銷Bing, 雖然不足以造成太大威脅, 但是還是怕…「曾參效應」
啥是「曾參效應」? 就是怕大家聽多了, 就認為是真的! 以為Bing比Google優秀
從教育部成語典故中:
春秋時魯國有一個學者,名叫曾參,他是孔子的得意門生。學養很深,品性端正,是個有名的孝子。他住在魯國費(音ㄅ|ˋ)邑時候,有一個和他同名的人殺了人,有人就跑去跟曾參的母親說:「曾參殺人了!」曾參的母親說:「我兒子不會殺人!」就照常織她的布,沒有理會。過了不久又有人又來說:「曾參殺人了!」曾子的母親還是泰然自若地繼續織布。過了一會,又有人跑來說:「曾參殺人了!」曾子的母親就害怕起來,丟下織布的梭子,跳過圍牆逃走了。像曾參那麼賢良的人,只要多幾個人來說他殺了人,那麼連對他最有信心的母親也會相信,可見流言的可畏。後來「曾參殺人」就被用來比喻流言可畏或稱誣枉的災禍。
(註: 為什麼曾參的母親要跳過圍牆逃走呢? 為什麼是跳而不是爬呢? 請問教育部吧!)
另外是怕「連鎖效應」, 就是Bing能! Yahoo也能! 如果沒有壓下Bing的漲勢, 到時可能Yahoo也依樣畫葫蘆
這些搜尋引擎的拼鬥, 對於使用者來說是最大的福音, 因為搜尋更精準了, 但是對於SEO來說更有不可預知的變化, 搜尋引擎優化與搜尋引擎行銷的作業更是會受到影響, 什麼變化什麼影響呢? 等我吃飽再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