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個人化搜尋」與「搜尋引擎優化」: Personalized Search and SEO“說過個人化的意義,當時說到不管是Google,Yahoo,Bing都提供許多個人化選項,這個都只是「界面的個人化」,現在已經是開始「資料的個人化」, 也就是你看到的資料跟我看到的資料可能是不同的 …
這篇”Some thoughts on personalization“談到更多關於個人化的思考,文中提到「context」,這個字的意思是「上下文」,也就是一個字的意思不能看單一文字,還需要看上下文才能決定這個字的意思。
個人化 (Personalization)就是「context」的比較極端的一個例子,也就是要真正讓搜尋引擎具備個人化,不能只看使用者的瀏覽歷史,還必須看他有哪些朋友? 他的興趣以及工作等等資訊,這樣的上下文概念對於搜尋結果來說,有一種微妙且重要的意義。也就是說搜尋引擎越了解你,就能夠給你更好的搜尋結果。
「上下文」對於搜尋來說非常重要,假如你到了「巴士站牌」前面,問人說:下一班什麼時候會到? 你當然是問下一班「巴士」什麼時候會到? 而不會問下一班「火車」什麼時候會到?
如果搜尋引擎不了解「上下文」,那麼就可能會產生雞同鴨講的情況。
「上下文」是很微妙的,人們也許可以很快的在短時間內抓到「上下文」的意義,但是對於搜尋引擎來說,就必須有更多的資料以及聰明的演算法,才能盡量的符合「上下文」的意思。
搜尋引擎如何去摸索「上下文」呢?
(1)你所使用的語言 (language),如果你使用英文,在沒有特殊選項下,表示你希望優先得到英文的結果,這是最基本的猜測。
(2)你所處的地理位置,如果你在台灣搜尋「pizza」絕對不會出現東京的pizza餐廳,也就是當搜尋詞可能跟地區有關係時,你的地理位置就是重要的依據。
(3)你的搜尋詞彙當然就是基本的線索,當你搜尋「台灣人口」跟搜尋「1901 台灣人口」,當然就不會出現相同的結果。
(4)你的搜尋歷史資料,可以部份的透露你的興趣喜好,如果你是蘋果商人,並且經常瀏覽蘋果農場網站,並且搜尋蘋果農產相關詞彙,當你的搜尋詞是「apple」時,當然就不會把Apple電腦當成你的主要搜尋結果。
(5)你的社交連結,也是透露「上下文」的參考,你的社交圈內的朋友的活動,或是你的+1活動,都會影響搜尋引擎對於你的搜尋猜測。不過這個部份,許多演算法都還在發展階段,並不算太完整。
當然許多時候,搜尋引擎並不會告訴你這些做法,因為他希望以不干擾的情況下去完成,但是也允許使用者自己去修改設定 (語言、地區、社交圈等等),或是透過你的個人面板去了解你的資料。
總之Google對於個人化的處理,是希望快速的給你最貼切的搜尋結果。這個結果可能跟你的興趣有關,可能跟你的朋友活動有關,當然無疑的這些搜尋結果都是最相關的結果,並且Google不斷的叢使用者及專家得到各種回饋來修正。
Google說到: “The science of search is not advanced enough yet to provide with a purely personal experience. We aren’t confident enough … ” 這句話更是很貼切的說明,搜尋是很艱深的技術,連Google都無法很自信的認為個人化已經很完美的呈現,所以更多的演算法修改當然是每天在進行的。
所以什麼是個人化 (Personalization)? 我們只能說現在而言,搜尋引擎以所能取得的個人相關資料,進行搜尋意圖的猜測,希望可以更加符合使用者的需求,這樣的程序就是個人化 (Personalization)。
後續當然還會有更多個人化相關的演算法修正,我們再來陸續報導。
自動引用通知: Google個人化搜尋(personalized search)真的是你需要的嗎? « Seo搜尋引擎優化 « 台灣搜尋引擎優化與行銷研究院:SEO:S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