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大亨梅鐸(Rupert Murdoch)是News Corporation的主席, 對於長期因為Google、Microsoft…等搜尋引擎免費使用其旗下的新聞內容, 在接受訪談時表示考慮將封鎖Google …
梅鐸在週末接受也是旗下的Sky News訪問, 表示考慮將封鎖Google, 因為讀者可以未經訂閱而閱讀原本需訂閱的新聞, 在這篇”Rupert Murdoch could ban Google access to his newspapers’ content“中顯示:
“I think we will [remove our websites from Google’s search index] but that’s when we start charging,” he said….
也就是說他會封鎖Google, 封鎖後就會開始對內容收費
根據這篇文章”Murdoch to Google: Drop Dead“, WSJ.com的流量中有25%來自Google, WSJ.com也是News Corporation旗下的公司, 如果封鎖Google的話, 等於自廢武功丟棄25%的流量
內容是否需要收費? 似乎是沒有正確答案的問題, 不收費的話, 廣告收入無法支撐營運, 收費的話, 閱讀量勢必驟降, 在這個年代想要由內容收費, 除非內容真的具備「獨特性」, 否則大多會以失敗收場, 就算具備「獨特性」, 還必須考慮是否有「可取代性」與「迫切性」
如果Rupert Murdoch最後真的封鎖Google, 那麼真的是一場世紀豪賭, 最後結果會是如何呢? 就慢慢觀賞了 …
網路時代報業轉型 收不收費作法分歧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703/19/28l88.html
(法新社倫敦3日電) 分析師表示,全球報業在網路時代都被迫轉型,目前在倫敦進行的2個實驗孰勝孰敗值得關注。
在英國,梅鐸(Rupert Murdoch)的「泰晤士報」(Times)和「星期日泰晤士報」(Sunday Times)終於從2日開始實現長期以來的計畫,對網路讀者收費。這是此間第一家非專業報對新聞網站收費的例子。
另外,上週倫敦市區報紙「標準晚報」(EveningStandard)則放棄原來每份50便士的收費,改為以通勤族為對象的免費報。
「標準晚報」的俄羅斯新東家上週表示,這項決定將該報的發行成本從每份報紙30便士降低為4便士,讀者人數也由50萬激增為130萬。
eMaketer資深分析師艾布蘭(Karin von Abrams)告訴法新社:「由數位科技引發的報業演化還處於初期。」
他說:「對於大部分老式商業模式而言,遊戲已經改變,但是我們還不知道什麼是成功的新商業模式。」
對報紙而言,值得研究的新模式之一就是免費報。
根據「全國讀者調查」(National ReadershipSurvey),每天在16個英國城市主要火車站和公共運輸站的免費「地鐵報」(The Metro),目前週間每天都有超過350萬人閱讀。
「每日郵報」(Daily Mail and General Trust)旗下的「地鐵報」完全依賴廣告收益。
過去7年來,該報一直都營運良好,甚至在經濟危機期間,還有盈餘,令傳統報紙欽羨。
最近幾年來,名聲好但虧錢的「標準晚報」易主,由俄羅斯鉅亨勒貝迪夫(Alexander Lebedev)在2009年買下之後,改為免費報。
免費報能否成功的關鍵在於是否能讓通勤族取得。
目前「地鐵報」、「標準晚報」和另一家比較小,但也賺錢的倫敦免費報「城市早報」(City AM)目標都是商業人士,也全都依賴在地鐵站和火車站發送,以節省成本。(譯者:中央社賴秀如)
自動引用通知: 網路已死? The Web is Dead ? « 網路誌 :: 數位‧網路‧社群
線上新聞收費受挫 梅鐸向Google認輸
媒體大亨梅鐸為了對抗以Google為首的免費新聞風潮,以新聞集團的實力,雄心萬丈成立「阿萊西亞計畫」 ,要推動線上新聞收費。但隸屬新聞集團的華爾街日報廿二日報導,因為同業不捧場,梅鐸已放棄計畫,等於向Google認輸。
報導引述一位「熟悉此事」人士的話說,這項計畫尚未營運就收攤,原因是吸引到的同業數目達不到臨界點。
「阿萊西亞計畫」(Project Alesia)是一場昂貴而無成的實驗。新聞集團為此計畫投入三千一百五十萬美元(約台幣九點七億元)經費,計畫總部設在英國,有新聞集團高層在內的一百人在此工作,現在這批人力只好「另有任用」。
Google將全球各報社或通訊社的新聞內容免費上網供人搜尋閱讀,梅鐸早已不滿,因此推動新聞集團出版品內容收費制,例如華爾街日報、泰晤士報及星期泰晤士報的線上內容皆須收費。
梅鐸亦極力結合出版和新聞同業,透過一個類似線上書報攤的機制,要搜尋業者付費。蘋果iPad和其他平板電腦用戶想看新聞,也得付費。
「阿萊西亞計畫」失敗,對新聞和出版業合力以收費制來創造新聞線上營運模式是一大打擊。將彼此競爭的業者納入同一個收費平台,有兩個窒礙,一是由誰管理具廣告及商業價值的訂戶資料;二是營收如何分配。
梅鐸視Google之類勢力為化外蠻族,「阿萊西亞」一詞源自公元前五十二年,凱撒率兵自羅馬遠征高盧人(即今日的法國),八萬高盧人在阿萊西亞深溝高壘抵擋凱撒大軍,從九月中旬撐至十月二日投降,法國從此成為羅馬帝國一省。這是凱撒畢生武功的巔峰,也是軍事史和兵法史上的圍城攻防戰範例。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024/2/2fkbq.html
全球首份 梅鐸要辦iPad電子報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澳洲傳媒大亨梅鐸旗下的「新聞集團」和蘋果公司執行長賈伯斯合作,為蘋果平板電腦iPad推出全新電子報「日報」(The Daily,暫譯)。為推出這份電子報,新聞集團和蘋果公司已經秘密在紐約進行數個月的籌備工作,雙方預料於本月底為這份電子報揭開神秘面紗。這是全球首份專門為iPad等平板電腦發行的數位報紙。
梅鐸上週在接受自家電視台「福斯商業新聞網」訪問時,首度承認新聞集團即將為蘋果iPad推出專屬電子報,不過並未透露更多詳情。這個計畫的細節數週來逐漸在美國媒體上曝光,但紐約時報引述要求匿名的梅鐸員工,新聞集團打算在年底前推出「日報」。
「日報」將完全為平板電腦及其他行動裝置量身訂做,不會有印刷版或網路版,由於少了印刷及發行成本,預料每週訂費僅0.99美元(約台幣30元)。
「富比世」雜誌報導,「日報」員工約150人左右,可能包括100名記者,第一年的預算是3000萬美元(約台幣9億1100萬元)。據稱參與「日報」的重要成員,包括紐約郵報執行總編輯安吉羅、紐約郵報八卦版前編輯詹森,以及維康公司 (viacom)數位部前主管柯雷曼,「紐約客」雜誌樂評佛瑞瓊斯則將出任藝文版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