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http://www.flickr.com/photos/friskodude/)
近日新聞報導: 「受網路影響,傳統書店正快速從全台各鄉鎮消失;全台三百多個鄉鎮市中,至少有一百廿個鄉鎮,書店已成絕響。」現在的書店不是變成文具店,就是乾脆消失了,是因為大家都不看印刷紙本書呢? 還是大家根本都沒有閱讀習慣呢?
傳統書店在許多鄉鎮消失, 當然是因為沒有人買書, 為什麼沒有人買? 當然是我要的書你沒有! 你販賣的書, 我在網路上可以買到更便宜的 …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 許多書上的內容都可以在網路上查詢閱讀 …
“書香不再/120鄉鎮 找不到一家書店“中說:
書店最大好處就是尋寶般自由翻閱,「每本書的封面都是驚奇的開始」,這種氣氛是「鍵盤敲擊」沒有的。
確實, 實際碰觸書頁的「真實感」, 是許多愛書人的特殊感情, 但是當需要搬遷時, 就又會開始討厭這種真實的「笨重」…一箱箱的書可能恨不得能夠都塞入多拉A夢的口袋
如果「不真實感」與「笨重」讓我取捨, 我可能會選「不真實感」而捨「笨重」; 數萬本書可以輕鬆玩弄於掌上, 已經不太關心是否有真實感了…
但是台灣的書店逐漸消失, 問題還不在於紙本消失所影響, 而在網路通路的掘起;
根據”博客來889萬冊總銷「年度暢銷書」榜首出爐“這篇報導 — 2009年博客來網路書店共銷售889萬冊的各式圖書,較去年大幅成長23%,平均每天可賣出近2.5萬冊的書籍。所以書店逐漸消失,目前問題主因不在於大家不買紙本書,而主要是大家不在書店購買…
為何不在書店購買? 當然主因就是: 書本太貴、書類太少
如果數位化的因素慢慢變成影響的主因, 可能已經不是書店減少而已, 網路通路的生態也會開始改變, 各地圖書館也會開始產生質變, 可能到時候想享受摸到書頁的感覺, 都已經是一種奢侈的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