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引擎基本上跟語言文字的關係密切, 如果再加上國情、文化、政治…等等因素的影響, 搜尋引擎想進入中國市場, 是一件很大的挑戰, 目前谷歌(Google)就面對了這樣的局面
上圖是2009年iResearch的統計資料, 谷歌Google市佔約為27%, 百度Baidu市佔約為63%
根據”iResearch:09Q2 China Search Engines Market Size Reached 1.72 Billion Yuan“顯示搜尋引擎市場在2009Q2比去年同期成長35.7%到達十億七千兩百萬人民幣的規模
根據”iResearch最新資料“, 2009年中國搜索引擎市場規模達六十九億五千萬元人民幣,其中百度和谷歌中國兩家市場份額之和超百分之九十六點三,基本壟斷中國搜索引擎市場。其中百度占據百分之六十三點一的市場營收份額,谷歌中國占百分之三十三點二。
根據”China Search Engine – Behind the Great Wall“, 到2008年底止, 中國的搜尋引擎使用人口達兩億五千萬人
再根據”Google Gained Market Share in China in Last Six Months – StatCounter“, 顯示到2009年底, 百度Baidu市佔56%, 谷歌Google市佔43%
(註: ComScore資料顯示的是2009/8, 谷歌Google市佔14%, 百度Baidu市佔64%, 由於資料比較舊就不加以參考)
不管是iResearch的數字正確, 還是StatCounter的估計準確, 谷歌Google都佔有約中國1/3的市場, 而且這個市場是一直往上攀升的, 而2009/01的StatCounter資料更顯示Baidu市佔58.67%, Google市佔38.85% … Yahoo看起來是躺平 (如下圖)
佔有中國這麼大市場的百度Baidu與谷歌Google剛好在前幾天都無獨有偶的發生了幾件大事:
百度首席營運官(COO)葉朋離職
百度被攻擊癱瘓
Google可能停止中國的運作
百度癱瘓擺逾 去年底twitter也遭同集團襲擊
葉朋雖然宣稱是個人因素離職, 但大多被解讀為百度將大幅調整營運策略, 而這個調整當然就是要針對Google而來, 不把Google趕出中國豈能鬆懈? 就在這麼緊張的混戰中 … Hacker也來湊熱鬧了
我們來談談Baidu與Google先後被黑的過程及Google的心路歷程探討; Baidu被宣稱是「Iranian cyber army」的組織搞了一手移花接木; 而Google則是宣稱被某組織滲入民運人士的Gmail
百度被攻擊癱瘓, 主要是DNS(Domain Name Server)被挾持, 根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搜索引擎分析師卜梓琴全程跟蹤分析: (來源)
1、2010年1月12日上午約6點起,百度域名DNS伺服器被劫持更換,同時主域名已經被解析到一個荷蘭的IP;
2、域名被更換後,訪問百度時頁面自動跳轉到一租用雅虎伺服器的空間;該IP的網站實際使用英文yahoo下的租用空間,因此訪問百度旗下網站時,會出現英文yahoo的出錯資訊頁面。
3、由於頁面請求數量過於龐大導致雅虎伺服器癱瘓或者流量超限,伺服器癱瘓;
4、伺服器癱瘓後,訪問百度的網民頁面自動跳轉到雅虎的提示頁面;
5、在超限之前,部分網民伊朗網軍的駭客頁面,攻擊者在百度首頁自稱是Iranian Cyber Army的組織承認篡改了百度主頁,並留下阿拉伯文字;
6、2010年1月12日上午,國內大部分城市用戶和海外用戶只能通過未被劫持的備用域名www.baidu.com.cn訪問;
7、2010年1月12日上午近10點,百度相關人士出面表示,故障還在查,目前原因不知,此前均表示不知情或拒接電話;
8、2010年1月12日上午約11點起,部分地區陸續恢復正常訪問;
9、下午起,百度正在陸續恢復域名解析,所以也出現了各地逐漸恢復訪問的情況;
10、根據解析速度,如不出意外,全世界將在48小時內全部恢復訪問。
分析師卜梓琴指出, 這次百度的安全事件顯示出百度並沒有充分的應變機制, 並且衝擊了所有網路的流量, 如騰訊、新浪預計流量將下降大約在5%左右, 而搜狐和網易預計流量將會下降10%左右, 並且網域名稱的安全性將再次被關注(不知Register.com是否會因這個事件而被求償?), 這篇”專家聊百度大面積故障實錄:企業應重視域名資產“則呼籲企業要重視域名資產
Baidu的這個事件應該會讓中國更體認「控制權」的重要性, 就因為Baidu.com不是掌握在自己手裡, 結果被玩出這場戲 …
而Google的事件則是「控制權」過了頭 … Google高級副總裁David Drummond在Google官方Blog發表文章表示由去月中旬, 他們偵測到一次來自中國、針對公司基礎架構發起的非常高技術、有針對性的攻擊, 有證據顯示黑客的主要目的, 是進入中國人權活動人士的Gmail帳戶 … 而Google則很罕見的大喊不爽, 並不排除退出中國市場
這是許多關於Google可能退出市場的報導:
豁出去?!Google.cn搜到六四
雅虎公司聲援谷歌﹐譴責網絡攻擊行為
首家西方企業翻臉——Google向中國說不
谷歌遭遇網絡攻擊後引入新安全措施
谷歌聲明原文
Google’s China Stance: More about Business than Thwarting Evil
A new approach to China
Google會不會退出中國市場? 官方的說明中:
We have decided we are no longer willing to continue censoring our results on Google.cn, and so over the next few weeks we will be discussing with the Chinese government the basis on which we could operate an unfiltered search engine within the law, if at all. We recognize that this may well mean having to shut down Google.cn, and potentially our offices in China.
公司已經決定不願再對Google.cn上的搜索結果進行內容審查﹐因此﹐未來幾週﹐公司和中國政府將討論在什麼樣的基礎上我們能夠在法律框架內運營未經過濾的搜索引擎﹐如果確有這種可能。我們認識到﹐這很可能意味著公司將不得不關閉Google.cn﹐以及我們在中國的辦公室。
由Google在中國的市佔率逐漸起色及中國搜尋市場的成長, Google當然不願意就此放棄, 但是又不願意扮演審查衛兵的角色, 想必是身心煎熬… 但是Google會不會退出中國市場? 其實決定權不在Google, Google其實還是希望可以談, 但如果中國持續封鎖或要求審查Google相關內容, Google根本無法做生意
如果真的最後讓Google退出中國市場, 那麼將沒有任何阻礙Baidu的能量了, 中國的搜尋市場變成一家獨大, 其實對於中國互聯網的發展是很大的傷害, 這個傷害很可能會陸續感染到其他週邊的外國企業, 長期而言中國將是最大的受害者!
中國:還在審查Google執照更新審查
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官方說他們還在審查Google內容執照更新的申請。
該公司的內容執照申請期限可到2012年,但是需要每年更新,他們在六月底重新提出申請,改變讓官方不滿Google中國將流量導到未審查的Google香港的作法。
Google和中國從一月起開始有摩擦,起因是Google宣稱自己在中國的網站被攻擊。當時Google宣示要停止自我審查搜尋結果,即便這會導致要結束中國的業務。
然後在三月時,Google宣布將把網站流量導到Google香港,但是也說他們會保留業務和研發部門在中國大陸。
即便Google對待中國官方的態度強硬,但是跡象顯示他們需要在中國佔有一席之地。重新送審修改中,Google就已經不再主動將使用者導到香港去。取代而之的是使用者會在Google.cn上看到一個訊息告知他們轉過去。(楊士範/譯)
http://www.zdnet.com.tw/news/web/0,2000085679,20146509,00.htm
學看政治風向球? Google調整中國政策
Google是否已學會解讀中國官方的風向球?
時間回到2006年,Google剛進入中國。當時紐約時報曾刊出一篇深度報導,描寫Google如何通過複雜的程序,確保其搜尋引擎執行自動檢查,以符合中國法律。問題時,該禁止或不需禁止的項目,沒有明文的法律規定。而敏感的主題都是在政府所謂的「風向會議」中,由官員確定的,因此,結果也和風向一樣,變動不定。
或許Google已學會如何解讀暗示。該公司9日宣布,已取得中國的網路內容供應商(ICP)營業執照換新,可繼續在當地營運1年,但條件是該公司不再重導使用者至其香港網站。香港是中國的「一國兩制」特區,不受內地的網路管制影響。
今年1月,Google聲稱不再配合網路搜尋檢查制的作法,就是從3月起將中文簡體的搜尋轉到香港網站。當時,該公司對這種方法的效用也不確定。共同創辦人Sergey Brin親口承認,不清楚Google在中國究竟能提供哪些業務。
但上週開始有跡象顯示,Google似乎已懂得如何解讀中國政府的心意。Google知道中方不喜歡Google.cn使用者被自動導向香港的作法,因此決定改變方式,要求使用者主動點入Google.cn的連結,前往一個特別版的Google.com.hk,進行無檢查搜尋。
當然,新的Google.cn網頁也沒有其他服務可選,基本上就是一個前往香港網頁的超大連結。但要求使用者自己點入,而非毫無選擇的自動導向,就足以讓中國政府接受。
就這樣,Google在中國繼續怪異的存在。對於一家連瑣碎決定都要依據硬資料的公司,這是非常困擾的狀況。沒有任何資料能讓Google確定現在的解決方法可否讓政府高層滿意,也沒有任何運算規則能讓他們知道,政府官員會否接受Google的產品。
在與中國政府如此公開地撕破臉後,Google必須非常謹慎地操作。就連暗示Google正與中方進行談判,都會招致某些人批評該公司背叛其反抗檢查制的原則。但也有不少人認為,Google無視中國將近全球三分之一網路人口的市場,執意硬碰硬,是有勇無謀。現在看來,Google似乎希望設法在兩者之間找到平衡。
Piper Jaffray財務分析師Gene Munster表示:「到最後,我們相信Google仍然能在中國營運。我們的理由是,我們相信中國政府希望促進社會穩定,而完全關閉Google,無助於實現社會穩定的目標。」
然而,和好的代價可能包括放棄方便好用的Google Suggest(搜尋字串建議)功能。Google不願證實這項猜測,但中國就在Google遞出換照申請的同時,開始封鎖Google Suggest。Google也在其中國營運狀態的顯示網頁,將Google Suggest列為被封鎖項目。中國官方曾批評這個功能顯示太多色情資訊。
每一次的政策改變,Google都進一步把自己推向牆角,卡在本身對資訊自由的原則,與本世紀最重要的網路市場之間。顯然,該公司現在只能把希望寄予中國本身的改變。
但在那之前,Google在中國的每一步,都將是無關運算規則的微妙外交運作。Google在中國的未來,不只需要看準中國信息部的「風向」,還要配合美國政府的立場,以免再次進退失據。這是沒有應用程式能代勞的。(陳智文/譯)
http://www.zdnet.com.tw/news/web/0,2000085679,20146550,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