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Score : Google+用戶每月僅用3分鐘,真的嗎?

WSJ報導了”The Mounting Minuses at Google+“,說到Google+雖然有9000萬的註冊用戶,但是根據comScore的報告,在去年九月到今年一月間,使用者在Google+上每月僅用3分鐘的時間,相對於Facebook的六至七小時,Google+被形容是網路上的鬼城。我們來看看這個新聞的背後實情,你會發現沒有獨立的判斷能力,通常會被媒體所欺騙了 …

如我們之前說過的Social SEO,Google在搜尋上使用許多社交的元素,為的就是希望引誘大家去使用Google+。

例如”SEO與Google Plus比較,是否搜尋行銷已經不再有效?“說的,Google搜尋結果偏好Google+而忽略了Facebook與Twitter,使得網站必須要結合成為Social SEO,才可能持續保持搜尋引擎優化的優勢。

但是如果Google+如comScore說的,用戶每月僅用3分鐘的話,而Google刻意忽略Facebook與Twitter上的活動,那麼搜尋結果的偏差度將會很大,因為少數的Google+活動就會影響搜尋結果與點擊活動。

在Mashable上的這篇”Google+ Users Spent Just 3.3 Minutes There Last Month“也有類似的說法~”Users spent just 3.3 minutes on Google+ in January compared to 7.5 hours for Facebook, according to a new comScore report.” (使用者在一月僅花費3.3分鐘在Google+,而Facebook則是7.5小時)。

事實上,真的Google+這麼人煙稀少嗎?

跟我們一樣有疑問的人不少,像這篇的作者GRACE O’MALLEY就比我們勤勞,他在這篇文章”What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Didn’t Tell You About Google Plus“,就說到WSJ與Mashable都刻意的把Google+說得非常糟糕 …

GRACE O’MALLEY找出comScore的原始報告 (pdf),找到第十頁的圖表如下:

Google+的使用者每月平均使用時間是5分鐘,並非3分鐘,並且comScore的說法並非說Google+如鬼城,而是說~Clearly Google’s big social play is already making its presence felt among the larger players … (Google已經在這些社交網站的大咖中出線,證明它的存在了),如下圖所示:

並且作者GRACE O’MALLEY再談到,這個統計報告並未包括行動使用者,會使得這個報告尚有些遺漏的數據資料。

WSJ還提到Google+的使用者對於Game的時間很少,作者GRACE O’MALLEY則質疑說對於Google+使用者來說遊戲不是重點,難道不是好事嗎?

基本上,我們相當認同GRACE O’MALLEY的說法,確實WSJ等的報導有誤導的嫌疑,確實很刻意的讓使用者認為Google+是沒人使用的爛東西,而這樣的報導卻很少人有任何疑問,才真的是奇怪的現象。

如這篇台灣的新聞”Google+像鬼城? 用戶每月僅用3分鐘“,也是行禮如儀的字面翻譯~

「根據研究公司comScore的調查發現,Google+用戶很少在上面活動,讓這個社群網站成為一個虛擬的鬼城」

「用戶都使用臉書的同時,Google並沒有顯示出它的獨特價值」

「一名不具名的內部發言人指出,comScore調查的數據比起Google內部的研究遠低許多」

「Google+上的使用者卻成長緩慢,但他不願公布玩家數字」

「在Google+上發布資訊僅能獲得數十則回覆,但在擁有九百萬粉絲的臉書上,每則消息皆能得到上千則回應」

「Google+似乎仍有一場艱難的戰鬥需要面對」

你有沒有發現新聞每一段的結尾都對Google+下了一個死棋的結論?

所以可見,WSJ與Mashable的文章是有特殊用意的,而非單純的引用comScore的數據。

也許你會說: 3分鐘跟5分鐘還不都遠比Facebook少很多?

是的,但是其實真正的問題也不在到底Google+用戶每月使用幾分鐘,問題在於Facebook與Google+有其不同點,Facebook就一個平台,但是Google+只是Google整個大平台中的一個服務。

Google使用者沒有掛在Google+上,未必代表Google的社交網站策略的失敗,許多沒有掛在Google+上的人也許整天掛在Gmail上的,許多可能是在YouTube上的,也可能使用Google平台上的任何一個服務,使用者到底使用Google社交網路多少時間,不能單以Google+上的時間來衡量。

並且如我們前面說過的,Google透過Social SEO的壓力,讓大家使用Google+,只要一開始使用,社交網路的架構已經無形的進行串聯,大家的資料已經默默的被收集。

如這篇”Google+: Why User Counts & Low Engagement Don’t Matter“所說的兩個情況:

(1) 對於Google+的印象到底是該正面還是該負面? 網路上就有兩類統計數據~ Compete在前陣子才剛說: Google Social is Exploding Online! (Google社交正在線上爆發開來),現在才沒隔幾天就又出現了另外一種數據。

(2) Facebook透過使用者的活動投入去收集資料,但是Google並不需要~ 兩個所需要的策略不同,Facebook需要使用者投入度來賣廣告,但是Google並不需要靠Google+賣廣告,Google+目前只需要增加用戶數來建立串聯。

因此雖然Facebook目前使用者的投入程度遠遠高於Google+,但是現在就說Google+人煙罕至如鬼城般,似乎過於武斷了些。

所以網路上的訊息,使用者真的必須自己能夠判斷,甚至於主流網路媒體上的訊息,都可能只是隨便寫一寫而不會加以求證的。現在尚不是宣佈Google+退出社交網路的時候,畢竟讓Facebook獨霸社交網路,對所有的使用者都不是好事。並且Google+與Facebook所扮演的角色是不同的,如果單純以投入時間長短來衡量,似乎也太簡單了一點。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