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O 的七類證據

SEOmoz的這篇文章”7 Types of SEO Evidence“,把一些SEO界的各種說法,做了鮮活的剖析,我們把他稱為「SEO 的七類證據」,這七種類型的證據,你相信哪一種? 根據你相信的類型,就決定了你所進行的 SEO 作業是否有效,就決定了你是SEO的跟隨者還是 SEO的理論創造者。

作者Pete說,許多SEO的說法就由此七種類型而得來,但是都必須要有一個前提,就是網路上的種種現象,是有規則的,並且是遵照規則來進行的,沒有遊戲規則,或者空有規則,但是都沒有被遵守,那麼這些證據也沒什麼用處,例如有一個規則說,若A且 B則C,但是Google或者Yahoo這些人用暴力方式,把某些應該是C的,偷偷用D換上,也就是說,90%遵守「若A且 B則C」,但是10%是被人為影響而沒有依照「若A且 B則C」,那麼就可能破壞規則 … 如果被人為影響的比例增加,就可能完全的催毀整盤遊戲。

這七種類型都有人支持,也有人不支持,其中大多人的SEO知識都是來自「傳聞式的證據」跟「二手傳播式的證據」,因為沒有時間去觀察這麼多種現象,就算觀察了也沒有能力去組織,因此只能聽別人說: 聽說怎麼怎麼的作法,可以提升搜尋引擎自然排名

這七種類型分別是:

(1) Anecdotal Evidence 傳聞式的證據

傳聞式的證據是最容易取得的,只要跟朋友聊天之間,只要看看網路上的文章,或者翻翻相關書籍,就可以取得許多傳聞式的SEO證據。

但是如”SEO : 什麼是 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 ?“,我們一直在提倡: 「因為合法有用的SEO的技術不是1+1=2的問題,還牽涉到網站本身的體質,所有合法有用的SEO的技術攤出來,不是你拿來就可以速成,還需要網站本身的體質配合」。

所以傳聞式的證據最忌諱沒有思考就完全採用,再者,許多說法,如Matt Cutts或者一些權威人士的說法,很多都是屬於「政策宣導」,要大家愛鄉愛國,不要亂丟垃圾 … 等等,這些說法都必須思考它的背後動機,並且透過專利文章或者科學的實驗來證明。

當然「專利文章」也不能盡信,因為許多專利只是理想宣言,並未真正落實到現況,更有些是不可能落實到現況的,因此最後的說法必須自己證實。

(2) Prophetic Evidence 預言式的證據

預言式的證據大多來自對於網路環境有深刻體會的人士,例如 SEOmoz的Randy就經常會預告再來的SEO趨勢。

如本站於2007年就開始觀察社交網站,如文章”社交網路 Facebook v.s. Linkedin v.s Myspace“,當時Facebook根本還沒有幾個人使用,也在2007年的”Internet大破譯(二): Web-NG“就提過網站間的溝通趨勢,也在2003年於“當感覺不到網路的存在時,網路的商機才剛要開始“就提過行動設備的趨勢,在2007年的”Google的下一步是什麼?“就提到語意技術即將開始 … 這些就是 SEO + Social + Semantic + Mobile 的整個未來趨勢的由來。

透過預言式的證據沒什麼不好,但是你必須有足夠的基礎來判斷,如果判斷得宜,你就可以比別人早做準備,先馳得點。

(3) Secondhand Evidence 二手傳播式的證據

二手傳播式的證據跟傳聞式的證據差不多,但是又比傳聞式的證據更薄弱些,可能是透過隔壁老王的朋友的表哥,剛好他的鄰居的堂叔在某搜尋引擎公司裡面上班,昨天聽他們開會說到如何如何 …. 這種二手式的證據更是要多方查證,或是乾脆充耳不聞比較快活。

(4) Experimental – “The Wild” 自然實驗式的證據

自然實驗式的證據是透過科學實驗,把樣本就放在Wild之內,所謂Wild就是指活生生的真實網站去做實驗,直接接受各種變因的影響,然後透過觀察某些改變跟其結果。

(5) Experimental – Controlled 控制實驗式的證據

控制實驗的證據跟自然實驗式差不多,都是透過實驗來證明,只是控制實驗有所謂的控制對照組,也就是經過人為的控制因素。

基本上上述兩種方式的結果,都已經是比較科學的證據了。

(6) Correlational Evidence 相關式的證據

相關式的證據是說,那些因素與SERP直接相關,這個證據其實就必須經過(4)(5)(7)的方式而來。

(7) Large-scale Simulation 大規模模擬

這個就是目前許多國外SEO界在進行的,就是執行一個小型的datacenter,由抓到的資料跟Google/Yahoo的搜尋結果比對,希望求出更精準的結果出來。

以上七種方式,哪些比較好呢? 他說:

Any type of evidence, including controlled experimentation, has limits. In a field like SEO, where the Google algorithm is constantly changing, relying too much on any one type of evidence can either stall progress or lead us to bad conclusions (or, in some cases, both). Understanding every available source of evidence not only helps us paint a broader, more comprehensive picture, but it also helps us cross-test our hypotheses and prevent mistakes. SEO science is a young and constantly changing field, and, at least for now, SEO scientists will need to adapt quickly.

跟我們之前文章”SEO觀點 : SEO面對的是巨變的環境“的說法一致,沒有絕對不變的真理, 只有隨著整個網路生態與技術的推移逐步調整出最好的步伐…

而且,Google的演算法幾乎每天都有小變化,昨天的說法可能會被明天的改變所推翻,更重要的是SEO是一門科學,不是隨便聽聽就能夠當家作主的科學,當然它決不是SEOmoz的Randy所說的藝術。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