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天天都在用搜尋引擎,但是可能很多人根本不知道搜尋引擎是什麼東西,也有許多經營網路生意的人,卻可能不知道跟搜尋引擎相關,並且跟自己生意有關的名詞與概念。這裡整理了你應該知道的15個搜尋引擎相關的名詞,我們來看看到底是哪些吧 …
這篇”The Top 15 Search-Related Terms All Businesses Need to Know“說,不只要知道這些名詞,而且要知道這些東西對你的生意的意義在哪裡。
以下是這些15個搜尋引擎相關的名詞:
(1) 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 (SEO) 搜尋引擎優化或是搜尋引擎最佳化。
讓你的網站符合「搜尋引擎的特別配方」,就是搜尋引擎優化 SEO (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SEO 就是把「搜尋引擎的特別配方」中需要注意的各項目運用在你的網站上。
操作SEO就是利用對於搜尋引擎的瞭解,讓你的網站可以被搜尋引擎正確的抓取、索引、排序,並且讓你的網站可以出現在自然搜尋結果中,被搜尋到並且點選,增加你的網站的曝光度,最終的目的就是提高你的產品銷售量。
自然搜尋結果是在搜尋結果中不是付費的關鍵字廣告的搜尋結果,如下圖紅色標示的部分就是自然搜尋結果,綠色標示的部分就是關鍵字廣告。
Google搜尋結果:
Yahoo搜尋結果:
但是正當的SEO不是使用作弊的手法,而是在搜尋引擎的規範下,進行可以被允許的操作。
本站則針對SEO,提出SEO只是網站優化的一個項目,建議網站不要只進行SEO,最好進行整體的網站優化,也就是~ CLOUDS與5S。所以SEO搜尋引擎優化只是其中的一個項目,如果你只針對網站進行SEO,就只能顧到網站的一小部分。
相關參考:
什麼是SEO (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
(2) Pay-Per-Click (PPC) 點擊付費,也有些認為就是指關鍵字廣告。
任何以點擊次數來收費的廣告,都算是PPC,但是目前流行的關鍵字廣告就是以點擊次數來收費,所以有人就把關鍵字廣告與PPC畫上等號。
點擊次數來收費,那麼每個點擊需要多少的廣告費用呢? 關鍵字廣告是以競價(bid)的方式來決定點擊的費用,因此越熱門的關鍵字就必須付出較高的廣告費用。
關鍵字廣告的缺點是Click Frauds,也就是可能會被別人亂點而平白付出無謂的廣告費用。如果撇開Click Frauds的缺點的話,其優點就是可以在短期內,可以快速的增加流量。
所以PPC可以搭配SEO,進行短線與長線的操作。
相關參考:
SEO、PPC、Social Media哪個比較有效(續)?
(3) Content Marketing 內容行銷。
內容行銷不是要你寫廣告文,內容行銷是希望你的網站產出「讀者需要的內容」,吸引讀者進到你的網站,然後同時注意到你的產品。
許多網站拼命的寫一大堆廣告宣傳,最後發現讀者並不喜歡,才抱怨內容行銷沒有用處。你的內容行銷沒有作用,問題出在於內容不對,而不是內容行銷沒有用處。
相關參考:
為什麼你的內容無法行銷(Content is NOT Marketing)?
(4) Social Media Marketing (SMM) 社交媒體行銷。
Facebook等社交網路在2010年左右開始在台灣盛行,並且Google+與Google+1也開始透過其優勢,猛推自己的社交網路。因此許多行銷活動就陸續在這些社交網路平台上出現,而有了社交媒體行銷。
許多使用者並透過行動設備整天使用Facebook或是Google+,社交媒體行銷主要就是利用使用者對於社交網路的高粘度,而在這些平台上在互動之間散佈行銷訊息。
但是在進行社交媒體行銷時,切勿被某些數據迷惑了,真正的社交媒體行銷需要的是消費者的真正互動與投入,而不是表面上的數字。
相關參考:
再談社交訊號(social signal)與搜尋排名(SERP)的關係
(5) Search Engine Marketing (SEM) 搜尋引擎行銷。
搜尋引擎行銷Search Engine Marketing (SEM)是指直接或間接利用搜尋引擎技術來進行的行銷稱為搜尋引擎行銷。
你可以說搜尋引擎行銷包括了PPC與SEO,但是善用搜尋引擎、達成客戶滿意、達到企業獲利, 才能算是真正的搜尋引擎行銷(Search Engine Marketing)。真正完整的搜尋引擎行銷(Search Engine Marketing)必須包括: 網站優化(我們前面提過內容了)、關鍵字廣告、產品分析、客戶分析、企業流程分析…,也就是所有包括搜尋引擎/客戶/企業這三個大範圍內都必須整體兼顧到。
相關參考:
Search Engine Marketing : 搜尋引擎行銷應該包含什麼?
SEM : 什麼是 Search Engine Marketing ?
(6) Algorithm 演算法。
演算法使用在數學和計算機科學之中,用比較淺顯的解釋,它是一個處理數字或是資料的程序,目的在於得到一個可以滿意的結果。
例如,從歌唱比賽中找出第一名、第二名 … 也是一個演算法,在歌唱比賽過程中,各個選手就會出現各種數據,評審老師就會根據這些數據,加上自己的權重,將選手分出高低。
例如,每天決定要去哪裡吃飯,也是一種演算法,你的腦筋中會有以往對於各餐廳的印象分數,然後再根據吃飯當時的需要,進行最後的決定。
在搜尋引擎中,搜尋引擎的演算法會將各個頁面進行分析,然後給予各種分數,然後再看搜尋者使用的關鍵字,把最可能被搜尋者需要的頁面呈現出來。
搜尋引擎各種演算法中,最有名的就是Pagerank演算法,針對網頁的連結來進行評分。
由於搜尋引擎的演算法會決定網頁的生死,因此這些演算法就成為許多網路行銷研究人員的拆解對象,希望可以使用逆向工程的方式把他破解,但是最後會發現越來越行不通,因為牽涉的因素太複雜。
例如你可以輕易的瞭解 f(X,Y)=(100X+Y) 這個函數,當X微幅增加,就可以造成f的大幅成長。但是f(A,B,C,D,E …)=100A+200B+10C-50D/70E+FG-HI …,你也許有時發現當A微幅增加,造成f的大幅成長,但是卻有時當A降低,也會造成f的大幅成長,你就無法找出一個規律,因為變因越多,其間的相互影響就很難分析。
相關參考:
(7) Keyword 關鍵字。
關鍵字就是搜尋者在搜尋時打入的單字或是字詞。關鍵字可以翻譯成keyword(關鍵字)或是search query(搜尋詞)。
由於不同的使用者對於關鍵字的使用會有很大的差別,所以關鍵字分析就成為一項很困難的工作。
但是關鍵字分析又是一個瞭解網站的重要工作,因此就有許多工具出現,協助關鍵字分析的進行,例如: Yahoo關鍵字工具、Google趨勢、Google關鍵字工具等等。
再者,因為使用者使用的關鍵字千變萬化,經常熱門關鍵字的流量反而沒有替你引進大量的總流量,諷刺的是,經常每天都有許多關鍵字組合只有引進一兩個流量,但是這些一兩個流量累積起來,總合竟然都超過熱門關鍵字的總流量。
簡單來說,就是熱門關鍵字A可能每天替你的網站引進100個訪客,而關鍵字B,C,D,E….Z,這些關鍵字個別都只引進10個左右的流量,但是其總合卻超過100個訪客,這些引起極少流量,但是總合卻超過熱門關鍵字流量的關鍵字,就稱為「長尾關鍵字」。
對於熱門關鍵字與長尾關鍵字的研究,就是影響網站流量很重要的關鍵因素。
相關參考:
什麼是真正的長尾關鍵字 (Long Tail Keyword)?
(8) Search Engine Results Page (SERP) 搜尋結果頁面。
搜尋結果頁面就是~ 使用者使用搜尋引擎進行搜尋之後的結果,當然SERP內的結果就可能包括自然搜尋結果(organic results)與關鍵字廣告(ppc)。
SERP就是SEM (搜尋引擎行銷 Search Engine Marketing)的戰場,如果你的網站能夠出現在SERP的前三頁,甚至於第一頁,或是第一名,就算是獲得了勝利。
相關參考:
為什麼Google會修改搜尋結果列表的標題(SERP Snippets)?
SERP CTR(點選率)與Dwell Time(停留時間)是重要的使用者指標
(9) Conversion 轉換。
轉換就是指訪客到達網站之後形成銷售或是其他預定目標,達成目標量與訪客總數的比率就稱為轉換率,通常網站的轉換,會以網站銷售量、訊息訂閱數、會員數來定義。
例如: 一個網站吸引了10,000人到訪網站,結果有100人進行購買產品,那麼其轉換率就是1%,如果這1%的購買金額超過網站的網路行銷投資金額,就表示是有效的網路行銷。
相關參考:
如何提高Call to Actions (CTA) 的效能?
(10) Conversion Rate Optimization (CRO) 轉換率優化或是轉換率最佳化。
轉換率優化就是希望引進的訪客都能夠轉換成預定目標,也就是提高訪客的網站貢獻度。所以操作搜尋引擎優化的網站,會希望不只引進流量,還希望流量可以真正的投入到網站的活動當中,CRO就變成許多網路行銷的評量目標。
相關參考:
(11) Split Testing 分離測試。
分離測試可以分為A/B測試或是多變量測試(multivariate),都是提高轉換的工具,這些測試工具都包括在Google Analytics統計工具當中,現在改稱為Google Analytics Content Experiments (內容實驗)。
分離測試是一種統計方法,目的是找出哪種頁面可以達成較好的轉換率。
相關參考:
(12) Backlink 連回連結。
Backlinks指從其他頁面連回到網頁的連結,這是相對於Outbound links (本頁連出去的連結) 而言。backlinks又可以分成internal links(內部連結)與external links(外部連結),也就是連過來的連結是來自自己網站還是別人的網站。
以往連結是判斷網頁很重要的指標,但是現在已經從連結數量修正為連結品質,只有具有連結品質的連結才有益於網頁。並且搜尋引擎也不斷的修正評估演算法,希望能夠分辨自然連結與人工連結,以提高搜尋品質。
相關參考:
什麼是internal link? 什麼是external link?
Trust Flow & Citation Flow 是什麼?
Backlink, Outbound Link : SEO 知己知彼的重要步驟
(13) Anchor Text 錨點文字。
錨點文字就是指顯示在連結中的文字,也就是用來描述連往頁面的一段文字。通常搜尋引擎會使用錨點文字當成連往頁面的大致內容描述,但是由於太多作弊的情形,所以錨點文字的效果已經不同以往。
但是不管對於搜尋引擎效果如何,網頁應該正確的使用錨點文字,讓使用者可以輕鬆的閱讀與點選。
相關參考:
(14) PageRank 頁面評等等級。
Pagerank是Google搜尋引擎的核心技術,但是也引起最多的誤解。Pagerank指的是對於頁面的「品質分數」,其計算分數的來源,就是透過backlinks (連回連結)。但是Google不會對於backlinks照單全收,只有被判斷為自然連結才會被計算,而當然這個判斷不可能100%正確。
Pagerank高的頁面並不代表就會有優秀的搜尋結果,Pagerank低的頁面也並不代表就會有差的搜尋結果,Pagerank只是Google告訴網站的一個品質指標。
相關參考:
(15) Meta Tags (meta標記)。
Meta是在你的網站HTML原始碼中的設定,這個meta標記通常不是給讀者看的,例如下圖顯示的description與keywords兩個meta tags。
不是給讀者看的,但是卻很重要,因為是給搜尋引擎看的。不同的搜尋引擎,對於meta標記就有不同的處理方式,例如Google不處理keywords meta tag,而Bing把keywords meta tag當成spam的訊號。
相關參考:
SEO Tips : Google 根本不理會 Keywords Meta Tag
上述林林總總列出了15個搜尋引擎相關的名詞,但是當然不可能把所有都包括進來,如果你需要全盤瞭解的話,當然就要鎖定~ 台灣搜尋引擎優化與行銷研究院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