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搜尋並不等於研究 (Search is not research)

盡信書不如無書,盡信網不如無網,如果你相信書上寫的內容都是正確的話,那不如不要看書了,如果你認為網路上寫的都是真的話,那不如不要上網了。現在很多人都會說: 網路上有人這麼說的,學生也會說: 這是我從網路上查到的。好像網路上有的資料,就可以當成呈堂證供一樣。

網路上確實有浩瀚的知識,但是在大量正確的資訊外,也存在許多錯誤的訊息。不只專業的知識會有許多錯誤的內容,連生活上的資訊都存在亂七八糟的胡扯內容。也有些資訊不算錯誤,只是因為過時而不適用。

為什麼網路上會有許多錯誤或是過時的訊息呢? 因為大家都能夠在網路上發表看法,可能有些自認正確的訊息,就在沒有篩選機制下散佈出來。許多當時正確的訊息,發布者也不可能隨時上來更新。所以這種情況只會越來越嚴重,在大量的網路訊息中,正確的比率會越來越低,胡扯的內容會越來越多,因為大家都把網路當成練習台。在這個廣大的練習台中,如果你無法有效的篩選,你可能會被錯誤的資訊所誤導。

另外如”SEO亂像 : 垃圾內容就是這麼來的“說的,常在搜詢結果找到網站後,發現內容每個字都懂,但怎麼就是不知道到底在說甚麼,原因就是許多內容是胡亂拼湊出來的。

所以網路搜尋並不等於研究,搜尋過後還必須透過專業訓練來進行過濾,進行過濾以及形成正確的知識才是研究,但是許多人都直接把搜尋後的內容當成研究結果。

這篇”94 Percent Of Teachers Say Students Equate “Research” With Using Google“說,根據PEW的研究顯示,94%的老師說學生以Google等搜尋引擎當成研究的工具。

把Wikipedia等線上百科當成研究工具以75%列第二名,而使用實體書籍以及實體圖書館當成研究工具竟然敬陪末座。

以下的統計顯示,55%的老師認為他們大部分的學生具有良好的搜尋能力,40%的老師認為他們一些學生具有良好的搜尋能力,5%的老師認為他們的學生都具有良好的搜尋能力。

所以搜尋雖然已經是網路上重要的研究工具之一,但是許多學生都還不具備專業的搜尋能力,並且尚無法正確的篩選出來真正的知識,因此網路搜尋並不等於研究。

如果要真正的能夠善用搜尋引擎成為真正的研究工具,就必須完全了解搜尋引擎,知道如何下指令去進行有效的搜尋,並且找到一大堆資料之後,還必須依靠各種知識來源(如書籍等),去確認搜尋的資料正確性,然後這些資料才能成為研究的材料,當然這些研究的材料是別人的,還必須消化彙整之後,再加入自己的東西才能真正成為研究內容。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