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說過”SEO的核心理念: 內容為王、架構為后“,也分析過有人說”內容不為王“的謬誤,但是每固定時間,這個爭議就會一直出現,並且沒有任何交集,我們再藉由一些說法,來看看到底內容為王或是內容不為王 …
這篇”該放下內容為王的聖經了“引起許多討論,作者王康鹏是新華社《財經國家周刊》主筆,因此我們特別來看看他的觀點。
文章的摘要說到:
在未來,一家好媒體一定缺少不了超群運營能力。你不一定需要最優質的內容,因為你可以整合內容,還可以藉助用戶生產內容(UGC的內容同樣具有巨大價值),替代“內容為王”的,是“用戶為王”。
所以我們大概知道文章的意思是,網站自己產生優質的內容,並不是好網站的必要條件,反而透過運營能力進行內容整合才是重點。
這個論點完全正確,就如Google一樣,他幾乎完全不產生內容,他做的就是把別人的內容整合之後,透過他的平台,讓使用者可以找到他要的內容,如Google搜尋、YouTube影音平台、Google學術、Google新聞 … 等等,都是 王康鹏 所說的活生生的例子。
王康鹏說就情感而言,要承認內容不為王,是很掙扎的,但是看到許多新媒體都沒有自己的內容,但是卻打敗了許多認真做內容的傳統媒體,所以他認為不得不承認~內容不為王。
他說Sumner Redstone (沙諾‧雷史東)是最早提到「內容為王」的人,雷史東說: 「傳媒企業的基石必須而且絕對必須是內容,內容就是一切」。認為只有高品質的內容,才能夠讓媒體立於不敗之地。
但是王康鹏認為,雖然「內容為王」在以前是對的,但是現在的新媒體時代,卻是錯誤的,因此是該放下內容為王的聖經。
我們不打算把王康鹏的說法全部述說一次,總結來說,他認為用戶的閱讀習慣改變,需要的是方便以及剛剛好適合的內容,現在的用戶不會去購買傳統媒體的內容,並且仔細閱讀高品質的內容,他需要的是簡要的資訊,並透過很方便的方式就能取得(如手機),因此王康鹏認為營運能力與平台才是更重要的。
其實王康鹏的說法也沒有錯,確實有些時候「內容不為王」,但是「內容為王」也並沒有不對。如同現在大家都使用臉書進行社交活動,但是也不能否定實體社交活動的重要,有時候兩種相反的事情,就是可能都同時存在。
「內容為王」不一定能夠讓新時代媒體活下去,就如同明日報的關閉一樣,但是沒有眾多高品質的內容,如何讓Google變成這般規模? 如果只追求簡便速食的內容,而沒有高品質的內容,不只是媒體的沉淪,更可以說是人類文明的浩劫。並且現在的用戶喜歡閱讀精簡的內容,並不代表他就不需要有品質的內容。
所以網站應該信奉「內容為王」還是放棄呢? 就完全看你的內容產出成本與目標讀者的類型而定吧。如果產出高品質的內容,是網站很大的成本負擔的話,那麼是應該有個折衝的妥協。如果你的目標讀者並不感謝你的付出,而讓你的網站吊鼎 (斷炊的意思) 的話,那麼網站也不必一廂情願的寫個半死。
所以「內容為王」嗎? 我們還是認為SEO之核心,還是在於「內容為王、結構為后」,不過要做到什麼地步,就完全看你的網站具備多少資源而定了。
P.S. 本站似乎也需要思考了,許多黑帽SEO只需要複製別人的內容,而我們卻寫了一堆原創內容,讓他們抄襲。所求何來? 何苦來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