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在日前公開了Open Graph,並且企圖讓所有的網站都跟Facebook扯上關係。以前Intel的葛洛夫說所有的企業都將是網路公司,現在則是所有的公司網路都是社交網路,也就是經營企業就是在經營社交 ….
這篇文章”Will Brands Like Facebook’s New System?“,說到Facebook把FAN改為LIKE後的現象,從具有「忠誠度」的「粉絲」這個字眼,轉變為純個人喜好的LIKE(讚),這個轉變可能讓企業更容易建立群眾的廣度。而從企業品牌的LIKE更變化成為個別文章內容的LIKE後,更讓訊息獲得更多的曝光度 … 但是
該文作者說到: Because not only does the change of words change the nature of relationship but if (as Facebook seem to be hoping) it results in more users connecting with more brands there is a danger that users will be swamped with updates about their friends ‘liking’ brands. And as countless studies across multiple mediums have shown down the years, when consumers are hit with too much of any form of message, they either become blind to it or stop valuing it in the same way.
也就是說Facebook的改變,讓使用者更容易變成一個企業的粉絲(雖然他的原意只是單純喜歡),因此上面談到的Facebook改變,讓Facebook使用者可能會接收到莫名的大量文宣 … 當使用者對這些訊息產生疲乏時,對於這些訊息是視若無睹的,更可能開始厭煩 …
試想看看 … 你是否曾經收到不太熟悉的人轉發給你的電子郵件? 當這類電子郵件開始讓你覺得煩惱的時候,你是否還會去閱讀訊息,或是接受訊息所要傳達的概念?
當企業使用Facebook進行行銷,是否應該思考上述的問題呢? 作者說: “it’s now more important than ever to invest not just in building connections, but also in improving them, with relevant updates, exclusive content and truly positive interactions. Because if everyone likes every brand, you really need to try harder to make people love yours.” 企業不應該只是與消費者建立連結,而是應該提供給消費者「有用的相關訊息」、「獨家原創內容」、「正向的互動」,因為消費者在Facebook的架構下,可能已經是很多品牌的粉絲了,你應該思考的是如何讓消費者更加喜歡你!
根據Econsultancy調查,美國多數網友表示討厭電視廣告,18~24歲受訪者中,四成討厭廣告出現在YouTube和Hulu,二成的25~38歲受訪者,以及一成55歲以上受訪者表示有同感。27%網友表示討厭行動廣告,在經常使用行動網路的使用者中,比例更上升至37%。戶外、雜誌和報紙廣告最不被討厭,推測是因為其廣告形式比較不具侵入性。63%受訪者表示喜歡廣告給予折扣優惠,比例高於喜歡以廣告交換免費內容(46%)。
搶商機! Facebook將推地理定位服務
http://www.nownews.com/2010/05/12/334-2601573.htm
社交網站Facebook的魅力,就連速食龍頭麥當勞都無法擋。看準這個全球擁有4.5億網站客戶量的平台,麥當勞計劃和Facebook合作,推出地理位置定位服務,當用戶在商家附近登錄時,還會收到店家發送的優惠資訊,吸引顧客人門。現在包括星巴克、Nike和強生等大廠都利用臉書進行推銷。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搭配地理定位服務就是現在最夯的行動社交網路,可以隨時更新自己的所在位置。但記錄行蹤或許還不夠有吸引力,若是常去的餐廳、咖啡廳能給你免費的飲料或優惠的話,你會不會很心動?
一名Facebook使用者表示,「它會告訴你附近有什麼店家,目的就是要你到不同地點進行登入。」這種和商家合作雙贏行銷方式在國外已經得到廣泛認可,就連速食龍頭麥當勞都計劃和Facebook合作,用戶只要到麥當勞進行報到,就可以獲得優惠券等獎勵。
Facebook儼然已經成為網路行銷的主要戰場之一,星巴克之前曾在Facebook推出為消費者每杯咖啡捐出5美分給愛滋病基金的活動,短時間內就獲得近100萬人的迴響。
根據調查,美國業者2009年在社群網站的行銷支出達到7.16億美元,約合新台幣225億元,到了2014年將增加到31.1億美元,約合新台幣980億元。全球各大知名品牌紛紛進佔Facebook,就是要優先卡位來行銷自家品牌與商品。(新聞來源:東森新聞記者吳家嫺、葉佳靜)
黑客襲facebook董事帳戶
【明報專訊】Facebook遭黑客入侵,連董事局成員布雷耶(Jim Breyer)的帳戶都不能倖免。有評論指,事件發生時機太差,因Facebook正面對私隱保護上的嚴厲批評。
有黑客日前侵襲了布雷耶的帳戶,還利用他的名義,向其2301名聯絡人發信息,佯稱:「你想要一個Facebook電話號碼麽?」然後給出一連結,「請見更多細節並請回復」。Facebook發言人承認,「這是一宗網絡釣魚詐騙事件。目前該問題已被解決」。
Facebook出招應付調查 聘FTC前主席當律師
5月1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社交網站Facebook日前聘請聯邦貿易委員會 (FTC)前主席蒂姆•穆瑞斯(Tim Muris)為律師,以應對公司所面臨的隱私調查。
當前,Facebook面臨著競爭對手的反壟斷指控,同時還要面對FTC的隱私調 查。此外,加拿大政府也在密切關注Facebook的一舉一動。
如果要聘請律師,相信沒有人比FTC前主席更加適合。穆瑞斯是2001年至2004 年布希政府時期的FTC主席,上周又被FTC授予終身成就獎。
最新一項調查結果顯示,23%的Facebook用戶不瞭解Facebook提供的 隱私保護,有些甚至拒絕接受對他們資訊的保護行為。
42%的用戶承認他們在網上公佈過自己的出生日期,26%在網上發佈過照片,7%公布過他們的詳細住址,3%透露過他們外出不在家的資訊。
網路社群功能 九成台灣雇主搖頭 亞太第二高
網路世代的員工愛玩Facebook、MSN、或者Twitter,但部分老闆卻視之為毒藥,甚至有九成的台灣雇主認為對公司沒有任何幫助,比例位居亞太第二高;多數雇主怕員工的生產力降低,將近四分之一的雇主還訂出使用規範。不過,人資業者認為,應該在「不過度管理」的原則下,鼓勵員工善用網路社群、發揮創意。
有調查指出,開放網路社群讓英國企業每年損失將近十四億英鎊的生產力,約合新台幣將近七百億;國內也曾發生,104人力銀行監看員工MSN,員工離職之後控告104非法監看的勞資糾紛;加上網路社群也有資訊安全的疑慮,部分公司限制員工上網路社群,處於與世隔絕的狀態。
萬寶華人力資源調查,雖然有八成四的企業主並沒有因為員工不當使用社群網站而讓公司的商譽受損,不過,卻有高達九成的台灣雇主認為,社群網站無法為企業帶來幫助,比例高居亞太第二,僅次於印度的百分之百,也高於全球平均值的四成,主要理由是,避免員工生產力降低。有兩成三的台灣企業明白訂出使用社群網站的管理政策要員工遵守。
亞太地區以新加坡、澳洲、紐西蘭的雇主認為網路社群對企業有幫助的比例最高,多數認為有助於建立企業品牌形象、促進溝通合作、招募新人才,中國和日本排名中間,香港、台灣、印度排名最後。
這份調查有三十五個國家、超過三萬四千名雇主受訪,台灣地區有一千多位。
萬寶華人力資源認為,社群媒體的發展銳不可擋,Twitter全球使用人數超過一億,Bacebook超過四億,隨著網路世代陸續成為職場主力,社群網站的管理應該看張貼內容恰當、使用方向是否正確,而非使用行為的頻率。
http://news.chinatimes.com/tech/0,5249,130509×132010051100908,00.html
http://www.emarketer.com/Article.aspx?R=1007681
Best Ads Feature Deals, Consumers Say
兒少網安拉警報!聊天3次就算熟、2成6一認識網友就見面
http://news.pchome.com.tw/science/nownews/20100518/index-12741443673140162005.html
兒少網路安全拉警報,家長真的要幫幫忙!最新調查顯示,兒童最大的交友管道為線上遊戲,有近3成兒童透過Facebook結交網友,2成的學童認為只要和網友聊天3次以後,就是朋友不算陌生人;21%兒童會與認識1星期以內的網友見面,且34﹪兒童會單獨與網友見面。
台灣微軟與兒童福利聯盟公佈最新兒少網路安全調查,鎖定對象是全台12所國小五、六年級生為對象,在今年3月蒐集近1300份問卷統計。調查結果發現,近9成兒童有上網習慣,其中43%會交網友,有一成比例會與網友見面。
調查指出,兒童主要交友管道方面,73%的兒童透過線上遊戲結交網友,MSN則有近4成,而去年走紅的Facebook也有近3成。
兒福聯盟指出,兒童線上交友具有「對陌生人缺乏戒心」的特色,交友動機以遊戲升等、彼此加入認識,及容易結交朋友為主。調查發現,17%的兒童認為與人聊天3次就不是陌生人,在與網友見面的兒童中,26%在認識當天就會與網友見面,較去年調查的20%增加;21%的兒童會在一星期內與網友見面。
此外,兒童與網友單獨見面的比例從去年的50%降到34%,與同學朋友結伴見面的比例增加至64%,但父母陪同的比例只有14%。令人驚訝的還有,近3成的兒童表示家長不知道其MSN、Facebook等帳號,不知道的主因為「爸媽沒有問,若有問會告訴他們」;14%的家長完全沒有教育兒童應有的網路安全知識。
自動引用通知: Facebook行銷: 為何粉絲要跟隨品牌? « 網路誌 :: 數位‧網路‧社群
自動引用通知: Loottag 路塔克 blog » Blog Archive » Facebook行銷: 為何粉絲要跟隨品牌?
自動引用通知: 2012年網路行銷趨勢,不知道就落伍囉! « 網路誌::數位‧網路‧社群::網路行銷與電子商務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