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Activity Stream (活動串或稱活動流)? 是指一個活動產生,然後跟隨著該活動後續的一系列活動的集合。一說到集合,可能一半的人就不看了,可能太硬式的說法,所以換個方式說,Activity stream可以說是一個推特的訊息與跟著繼續的推文,也可以說是一個文章產生後,各種推特訊息、Facebook討論 … 都繞隨這篇文章的活動,這個Activity stream會跟搜尋引擎排名有什麼關係呢?
當然如果你的內容產生後,有人在Twitter上討論到該內容、有人在Facebook上跟別人分享、有人在Delicious上寫到書籤上 … 當然某種程度表示你的內容是受到歡迎的,這個就是PostRank的意義,你可以知道你的網頁被多少的社交網路所分享。這個PostRank形式在某種情況下是有意義的,但是在某些狀況下又沒啥意義,為何這麼說呢?
什麼時候Postrank這類指標是有意義的?什麼時候Postrank這類指標是沒有意義的呢? 完全看PostRank以什麼當做標準,如果PostRank以Digg的討論次數當做標準,在台灣來說意義就不大,因為美國有許多用戶喜愛Digg,但是台灣並不普遍使用Digg。
如果PostRank以funP的討論次數當做標準,在台灣也許就具有某些意義,因為funP在台灣還算有許多使用者。
這些談到關於Activity Stream的標準,跟搜尋引擎排名有何關係呢? 就是如果搜尋引擎以某些類型的Activity Stream來當成評比的標準,那麼與這類Activity Stream相關的社交網站就很重要了 …
因為搜尋引擎都是國外的技術,因此他們所根據的Activity Stream也是以國外的觀點來看。所以這些就是大家的難處,明明在某個國外書籤網站上被分享並不代表熱門,因為台灣的網友並不太會去拜訪這些國外書籤網站,但是我們卻必須跟著國外搜尋引擎的邏輯 … 除非,我們能夠也像中國大陸一樣,有自己的搜尋引擎。
同樣的,當我們要被搜尋引擎百度所喜愛的話,我們又必須跟隨另外一些不一樣的邏輯 — 被一群不一樣的網站所連結,結果搞了半天,與實際上的「熱門」還是有一段差距。
也許以後對於Activity stream的在地化,是搜尋引擎可以修正的方向,也就是說由各地不同的流量趨勢來決定哪些Activity stream可以當成評比的標準。